追完心愛劇集,你“電子失戀”了嗎

電子失戀”是一場浪漫後遺症,在影視劇搭建的“平行世界”裡,人們得以短暫地逃離現實

---------------

這個春天,影視劇浪潮迎來一個小高峰——《山河令》《你是我的城池營壘》《司藤》……好劇層出不窮,觀衆紛紛“上頭”。但“上頭”容易“下頭”難,當故事終於走到了結局,你是否依舊沉浸其中無法自拔,並伴隨着某些“後遺症”:每日固定時段追劇的小期待不復存在,內心悵然若失,忍不住反覆回溯心愛劇集片段,早已忘記追劇前的日子如何度過。

倘若如此,你正在經歷一場“電子失戀”。

何謂“電子失戀”?這個詞最初出現於2020年初熱門影視劇《想見你》和《愛的迫降》結局之後,人們看完喜愛的影視劇,突然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內心備感空虛、失落甚至難過。有人形容感覺像是一場盛大的狂歡落幕,煙花散去,內心空落落的,做什麼事情都沒有慾望,如同失戀一般。

互聯網時代,“不用真的談戀愛,失戀也能找上門”。過去讀完一部經典小說會悵然若失難以齣戲,影視劇則構築了一個更容易令人沉浸的“虛擬世界”,給予人們“情感投射”的實體對象。“失戀感”往往與投入情感成正比,追劇時灌注的情感越多,“電子失戀”後的空虛感越強烈,回到現實便越無所適從。

如此一來,很多人“不是剛剛電子失戀完,就是在電子失戀的路上”。

有時候,僅僅是劇集結束這件事本身就讓人心生失落。當“劇終”的字幕漸漸浮出,人們告別的不僅僅是一部部影視劇,更是追劇的時光和曾經的自己。2011年,長大了的哈利羅恩赫敏站在九又四分之三站臺送走了最後一趟霍格沃茨特快列車;《老友記》歷經十年落下帷幕,一同結束的還有與老友們共同經歷的光陰;《請回答1988》的結尾,各戶人家一一搬出雙門洞,有網友形容,“彷彿從我心裡搬了出去”。在那個“平行時空”裡,“擬態人際關係”逐漸形成,劇中人物儼然成爲我們身邊相識已久的“老朋友”,看劇的同時彷彿也參與了他們的成長,揮手告別時,不捨情緒自然而然地傾瀉出來。

而包含感情線的故事,“失戀感”更爲明顯,哪怕最終結局是“he”(圓滿結局),總有一幕讓人“意難平”。網友分享,小時候看《步步驚心》,大結局後連續做了一個星期的夢,夢中“抽打”四阿哥,夜夜落淚恨他不理解若曦。《想見你》結束後的兩週,有網友一聽到劇中ost(插曲)就想流淚,“所以暫時將你眼睛閉了起來”——音樂一響,瞬間閃回入戲,隨着公交車裡的黃雨萱穿越回1998。還有觀衆難以接受《棋魂褚贏的消失,“只要我不看最後幾集,褚贏就永遠陪在時光身邊,教他下棋”。追劇過程中,人們往往不自覺地把“自我”投放到角色身上,跟隨劇中人物遍嘗世事,實現深度“共情”。

可以說,劇集本身越“勾人”,我們越“入戲”。只有足夠立體鮮活的形象塑造、貼合邏輯的故事書寫、真摯細膩的人物關係和情感,纔會讓觀衆“代入感”滿分,並積攢出足夠的情感投射其中,意猶未盡到“放不下”。

不過,“電子失戀”並不好受,網友們緩解“失戀感”的方式也五花八門。有人從劇集追到現實,將演員、導演採訪一一翻出反覆研讀;有人堅持“只要我不看大結局,故事就沒有結束”;有人追完正片便轉頭奔向“同人作品尋求“代餐”,“故事在別人的筆下以另一種方式延續”;有人反覆重刷,直到下一部吸引自己的劇集出現。與此同時,影視劇公司還會放出“花絮”“彩蛋”,提供一系列“貼心售後服務”,安慰尚未走出“電子失戀”的網友們。

有網友覺得,不追劇就不會因“電子失戀”而失魂落魄。但一次次的“電子失戀”,本質上是在某一個時間節點偶遇了一段令你心馳神往的絕妙故事。面對“電子失戀”,與其“害怕花落而不播種”,不如承認和接納自身情緒,擁抱劇集給自我帶來的積極效用。譬如《請回答1988》傳遞出的成長與親情,《棋魂》中的少年熱血與永不言敗,《山河令》裡武俠風骨知己意氣,都是高品質劇集帶給觀衆的良好饋贈。有觀衆在看完電影《一一》後連着兩個夜晚睡不着,“感覺自己的生命如臺詞所說一般,延長了3倍”。

時間向來是醫治一切的良藥,“電子失戀”也不例外。失落感會隨着時間的流逝歸於平靜,熱烈的着迷逐漸化爲淡然的欣賞,收穫的感悟經歷歲月沉澱,也能釀成心底的白月光。與此同時,在劇集結束後抽離自我,以全局的視角去審視作品好壞,或許也是跳脫情緒、迴歸個人生活的另一辦法。

“電子失戀”是一場浪漫後遺症,在影視劇搭建的“平行世界”裡,人們得以短暫地逃離現實,體驗旁人的情感與經歷。曲終人散後,關閉屏幕摘下耳機,迴歸平淡生活。縱使心有落差,也不要忘記身在何處,畢竟屏幕裡的美好世界,終究不如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來得真實。把注意力投射到學習和生活中,尋找新的關注點——比如一本好書、一個愛好、一部新劇。能趕走失戀陰霾的往往是下一次戀愛,下一部好劇正在路上。

餘冰玥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4月13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