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一平方米”:於平凡中感受生命的偉力

生活英雄們的中間,我忘記了自己的軟弱,我覺得我漸漸變得堅強,充滿勇氣和信心。”在12月11日播出的《朗讀者》“一平方米”特別節目中,北京001號朗讀者濮存昕輕輕推開朗讀亭的門,朗讀了巴金先生的《生活在英雄們的中間》。

濮存昕在“一平方米”中朗讀

這篇通訊中講到的戰士,戰爭之前有莊稼漢、放牛娃、印刷學徒,而戰爭中他們都有同一個名字:志願軍。一個個平凡的生命,因爲這三個字煥發出奪目的光彩。一代又一代國人,在英雄事蹟鼓舞下,書寫一段段生命傳奇。這些英雄,存在於故事裡,也存在於我們身邊

就在50多天前,我們已經在《朗讀者》72小時新媒體慢直播活動中領略了“一平方米”的感人至深。如今,它精選出這場慢直播中最觸動人心個體和故事,讓這些散發着光和熱的生命力量,從小屏延伸到了電視大屏,他們腳下的路、眼中的光、心中的熱得以被更多人所看到。

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今年一月因暴力傷醫事件受傷嚴重,在重症病房裡治療了整整兩週才脫離危險。距離受傷不到一年時間,經過艱苦的復健,他選擇回到工作一線。經歷人生的至暗時刻,陶勇醫生的眼神依然清澈明亮、溫柔樂觀。他與董卿對話,也因“溫柔”打動了無數網友

董卿採訪陶勇

當人們爲他感到憐惜和不平,他看到的卻是來自陌生人的問候和醫院走廊裡擺滿的鮮花。他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對目光,那是我們的心靈之窗。若是我們把目光拿來向善,拿來尋找生活裡的美好和溫暖,生活就會向陽。”

爲何一些人的心靈會閃光?並不是因爲他們天賦異稟,或許只是因爲他們選擇向着陽光前行。陶勇的人生傳奇,叫做“光明”。

學霸班同學在朗讀亭視頻連線

在向光而行的路上,陶勇醫生並不孤單,武漢“學霸班”的同學們就是他的同行者。2020年初武漢人民經歷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疫”,武漢十一中高三一班的8位同學,受到醫務工作者事蹟的鼓勵和激發,在高考時自願報考醫學專業。

世間有很多種職業,單單從“利益算法”的角度看,或許並不被看好,例如醫生和老師;但從“價值算法”來評估,救死扶傷和教書育人卻是人類生生不息、發展進步的重要動力。當醫生以生命去攙扶他人的生命,當教師以智慧去點亮一羣人的智慧,我們才一步步走入這幸福安康的時代。武漢“學霸班”即將承擔起救死扶傷的神聖職責,他們的生命裡將註定離不開“奉獻”。

“小石榴”和媽媽在朗讀亭中聽董卿朗讀

疫情期間在全國人民的見證下出生成長的“小石榴”,讓我們對生命力量有了另一番感悟。雖然“小石榴”一出生就與父母分開,爸媽都在重症監護室,但他卻得到了9000萬網友“雲守護”。大家守護的不僅僅是“小石榴”,也是在至暗時刻對生命的珍視,在困境中對善意的執念,於是當我們再回想起那段艱難的歲月,就多了一些溫暖和色彩。

很多時候,我們對陌生人的善意並非憑空產生,而是相信我們都一樣。這9000萬網友可能並不相識,但卻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共情,滌盪了恐懼和陰霾,讓世間充滿信任和溫情。這也便是“石榴”的寓意所在: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同時我們也緊緊相依、守望相助。“小石榴”的生命旅程剛剛出發,我願意把這趟列車命名爲“希望”。

在你的人生裡,是否也充滿着這樣的溫情和堅守?或許你曾經走過,或許你正在跋涉,或許你即將啓程。在“一平方米”這一方小小的空間裡,人與人通過朗讀,卸下鎧甲,相互傾訴,彼此治癒。

朗讀者 鄭小瑛

91歲的鄭小瑛,是中國第一位交響樂女指揮家,六歲學習鋼琴,十四歲登臺演出,耄耋之年依然堅持工作。在“一平方米”朗讀亭裡,她說,工作讓生活更有意義。以往,我們將對事業的不懈追求稱之爲“雄心”,彷彿只有男性纔可以擁有。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女性用熱愛和成就,爲自己正名。她們心中同樣有鴻鵠之志,她們眼裡也同樣有星辰大海。鄭小瑛老人的生命傳奇,叫做“綻放”。

董卿與朗讀者程俊玲交談

74歲的程俊玲奶奶給遠在天堂的老伴讀了一封信,“親愛的老伴,你走了一年,我彷彿明白,生命中曾經有過許多燦爛,但終究,都需要用此刻的寂寞來償還。”奶奶讀着讀着,聲音逐漸哽咽,眼眶泛起淚水,觀察室裡的董卿,也跟着紅了眼。

很多愛情,挺得過年輕時的轟轟烈烈,卻熬不過中年時的柴米油鹽;好不容易執手走過半生,卻要經歷生死兩隔的悲痛。蘇軾嘆道:“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因爲愛情,生命得以合二爲一;也因爲愛情,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死亡之痛。縱使我們最終不得不獨自完成生命的旅行,但心中有愛便無所畏懼,程俊玲奶奶的生命故事叫做“思念”。

朗讀者 郭子涵

來自晉城陵川的90後年輕人郭子涵,在“一平方米”裡追憶和父親的往事。他的父親郭建平原本奮戰在陵川縣臺北村扶貧一線,2019年因爲過度勞累而去世。郭子涵經過深思熟慮,毅然放棄考研,堅守在父親曾經的崗位上,繼續完成父親未竟的扶貧事業。以同樣方式緬懷父親的還有賀帥。賀帥的父親賀明身患肺癌,依然堅持跑馬拉松激勵自己,不幸在跑完第61場馬拉松後,生命畫上了句號。賀帥決定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接替父親完成“跑馬一百場”的夢想。

這是一個年輕人大有所爲的時代,90後00後以當仁不讓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成爲社會的中堅力量。推動“後浪們”不斷奔涌的,有來自祖輩的勤奮基因,也有來自父輩言傳身教。正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一代又一代的接續奮鬥,許多宏大的願景通過一個個小目標最終得以實現。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的消息,或許就是對郭建平等一代扶貧工作者最大的告慰。郭子涵和賀帥的生命故事叫做“傳承”。

不尋常的2020年即將落幕,與以往相比,這一年我們見證了太多的冷暖悲歡,也見證了更多的逆境奮起。我們常常驚歎於生命竟有如此之偉力,足以戰勝無情的病毒、足以抵擋滔天的洪水、足以消滅頑固的貧困。然而,當我們去解剖這些載入史冊奇蹟,我們會發現“奇蹟之中並無奇蹟”。所謂的“奇蹟”,不過是無數平凡人用逆行而上的勇氣和萬衆一心的合力,搭建而起的天梯

這個世界幾乎所有偉大、不朽的時刻,都是由一個個平凡人的故事書寫而成。《朗讀者》第三季將“生命”這一宏大命題,濃縮到小小的“一平方米”;特別節目以“英雄的史詩”爲開端,迴歸到普通人的悲歡喜樂,都遵循着同樣的邏輯。方寸之地,有人間煙火,亦有家國情懷。走進“一平方米”朗讀亭的每一個人,既是你我身邊的普通人,也是各自生命中的英雄。他們所展現出的勇敢與韌性,無處不透露着生命的力量。通過朗讀,我們得以解剖英雄背後的平凡故事,與生命對話、爲精神畫像。而仔細端詳這幅畫像,會發現其中竟有你我的影子。這是“一平方米”之所以打動人心的地方,也是我們一次次愛上生活的理由——何必爲生命的某個片段而哭泣,我們的整個人生都催人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