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族交響樂《關公頌》用故里鄉音重塑關公

鼓槌落,戰馬的腳步急促而堅定;琵琶聲起,將軍的意志堅定而決絕……15日晚,由山西省運城音樂家協會民族樂團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帶來的大型民族交響樂關公頌》登上了國家大劇院舞臺,用音樂將關公的故事娓娓道來。

關公被中國人賦予了太多意義,承載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幾乎所有的美好基因。在中國歷史上,只有兩位被賦予“聖”字的人物,文聖孔子武聖便是關公。關羽蜀漢名將,生於河東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在關羽的故鄉運城,人們以關公爲傲,關公精神代代相傳,這裡不僅有全國現存最大的關帝廟、舉辦有關公文化節、設有各類關公文化研究機構,有關關公的文化藝術創作更是不斷涌現。

15日晚上演的交響樂《關公頌》出自國家一級作曲家指揮家建樹之手。作爲山西聞喜人,景建樹對關公精神和關公文化有着特別的感情,爲創作《關公頌》,他多次在運城鄉間採風,賦予這部作品最深沉的情感和期待;景建樹選擇了用蒲劇音樂作爲創作的主要素材,選用關公故里鄉音進行創作讓整部作品的情感更爲質樸、情緒更爲豐沛。

大型民族交響樂《關公頌》分下半場上半場演出民族交響樂《堯天舜日》《鹽池勞作圖》以及男高音獨唱《黃河鼓手》、合唱《河東頌》。

順着滿滿河東風韻樂曲聲,觀衆彷彿來到了關公故里運城,皚皚白雪般的鹽池中,勞作的人民揮汗如雨;伴着男高音歌唱家高亢的歌聲,眼前的情景急轉至黃河岸邊,滾滾黃水奔涌向東,黃河兒女故鄉情故土愛在歌聲中愈傳愈遠;演出在讚頌河東的合唱曲中進入尾聲,蒲劇腔調的曲聲響起,河東美景盡展眼前――中條呂梁雲端北嶽恆山,黃河夕照鸛雀樓紫塞長城築雄關……

下半場演出琵琶大協奏曲第二號《關公》,協奏曲由《義結桃園》《勇冠三軍》《夜讀春秋》《忠貫日月》四個樂章引子《贊》、尾聲《頌》構成。曲目柔美與激昂並存,舒緩與高亢兼具,涵蓋了關公立身、成功、輝煌、敗亡的悲壯一生,凝練了關公對國忠誠、以義待人、用仁做事的精神,表達了對關公的崇敬之情。

從引子到尾聲,音樂調性變化豐富,樂曲流暢自然,一氣呵成。“這是一部有着獨特音樂結構的作品,一部能留得下、傳得開的作品。”作曲家韓蘭魁在觀看演出後表示,“作品既不是西方協奏曲的結構,也不是中國傳統的線性結構。融合了當地的蒲劇元素,但完全不是單純拼貼,一聽便是中國味道。”(記者 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