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AI時代的作家

一月底時,善科教育基金會舉辦科技人文沙龍,邀請我擔任主持人,主題爲「科技與創作底蘊的思辨:當達文西與大仲馬遇到AI」,討論生成式AI相關議題。會後有一位外文系的教授問我,未來文學科系的學生,工作是否會被AI取代。有一點我幾乎可以確定,一般性的語言翻譯工作,大概會被AI取代。大型語言模型(LLM)經過微調,或檢索增強生成(RAG),甚至可達到接近於信、達、雅水準的翻譯。

文學創作(包括專業翻譯)的領域也肯定會被壓縮。至於壓縮的程度會取決於作家本身如何轉型。針對一個領域的AI應用,可能是自動化(Automation),也可能是擴增化(Augmentation)。AI的應用若能自動化,就會取代人類的工作。語言的一般性翻譯是一個例子。

AI若是擴增化的應用,則人類的價值會被提升。在專業文學創作領域,人類和AI的關係會更像編輯與作家的關係。今日的作家若能提升自己善用AI的能力,則能擴增自己的文創功力。

我曾在一篇文章提到,偉大的編輯是作家的推手。例如一九一七年編輯柏金斯(Maxwell Evarts Perkins;1884-1947)買下一位年輕人的第一部作品版權。透過數次的修改潤稿後在一九二○年出版,這位默默無聞的年輕人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一炮而紅。一九二五年柏金斯對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進行重大編輯,被認爲是該書持久成功重要關鍵。一九二五年,費茲傑羅介紹一位剛入文壇的窮作家給柏金斯。在柏金斯發掘琢磨下,窮作家在一九二六年出版了小說《春日洪流》(The Torrents of Spring)。這位作家是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

今日一位原創性的作家若能產生《大亨小傳》或《春日洪流》的原稿,再加上這位作家若能詠頌(Prompt)出像柏金斯的AI編輯,那麼其文學創作自然因AI的擴增而更上一層樓。

如果一位作家的編輯能力強過原創,那麼上述人與AI的角色也可以互換。例如編輯利希(Gordon Lish;b.1934)往往採取激進手段,徹底改變作家的作品,使其品質脫胎換骨。他以大刀闊斧的手法,對卡佛(Raymond Carver;1938-1988) 一九八一年的短篇小說集進行了一半以上的刪節,然後自行修飾,添加細節。結果這本書成爲美國短篇小說中的經典之一。利希的編輯修改幫助定義了卡佛所謂的極簡風格,而卡佛對利希的影響則是愛恨交加。

如果卡佛的角色由AI扮演,不會有愛恨交加的戲碼上演。今日文學科系的學生若能努力學習利希的能力,將利用AI詠頌出的文章,加以編輯修改,點鐵成金,亦足以揚名立萬。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生成式AI如ChatGPT或許會拼湊現有文章給您,造成原創性不足的抄襲窘境。

然而如果AI產生的原創文章比一位作家的創作更好,而AI的編輯修改能力又比這位作家強,那麼這位作家會被AI的自動化取代。無論如何,我們可以預見,未來人類的文學創作之路的難度會更高,過程也會更加刺激。如何教導能利用AI來擴增自己能力的學生,老師的教導真正是任重道遠啊。(作者爲前科技部代理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