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科技與國防融合新時代(丁學文)

總統蔡英文出席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揭牌,指在國機國造、潛艦國造狀況下,無人機更是發展重點。(呂妍庭攝)

我不知道大家最近打開電視,有沒有發現臺灣的電視名嘴一個個又都成了國防軍力的專家,果真是天文地理無所不知。對的,俄烏戰爭加上臺海危機讓國防武器重回了我們的視線。8月3日,在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離開臺灣不久,大陸就展開了在臺灣周圍的戰爭演習。這不但讓臺海危機立即升溫,更讓國防軍力的議題成了熱點。姑且不論臺灣的義務役會不會延長,但8月13日看見蔡英文總統迅雷不及掩耳完成了嘉義「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的揭牌儀式。臺灣迎來了把國防準備端上臺面的新階段。是福是禍,很難一言以蔽之。

國防科技成爲顯學不是新鮮事,美國國防部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一個創新部門,這個部門的設立就是因爲白宮相信美國的武器製造商必須與美國領先的軟體企業更緊密合作,美國的國防科技纔有可能不被大陸軍力所壓制。美國創投Andreessen Horowitz就公開表示,美國的大型武器製造商缺乏最好的電腦程式工程師。矽谷雖然擁有這些科技,但它們長期以來因爲反戰,對國防科技表現出一種厭惡情緒,最後造成了這兩股力量的各行其是,沒有任何的交集與合作。如今,從大陸的備戰到俄烏戰爭的地緣政治衝突,整個氛圍出現了好久不見的大反轉。與此同時,科技正在改變現代的戰爭方式,大型科技公司和充滿鬥志的新創公司認爲,美國國防部1400億美元的年度採購預算和美國盟友那些積沙成塔的武器訂單都讓人垂涎三尺。

從Amazon到Microsoft等巨頭都在爭取美國五角大廈的武器合約。自2019年以來,美國航太和國防新創公司的創投資金新增了兩倍,已經來到了100億美元以上。換句話說,美國科技企業和五角大夏之間的隔閡即將結束,它們的重新連結正在重塑美國強大的國防軍工產業。無論是從雷達或半導體,國防部門在培育矽谷早期科技方面開始發揮重要的作用。有兩股力量正在把美國科技圈拉得更靠近五角大廈。首先是不斷增長的地緣政治風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提醒西方世界仍有可能發生更大規模的戰爭,日益增長的不安全感已經導致了各國的新增國防預算。2021年全球國防支出首次超過了2兆美元。

第二股力量是科技,它正在重塑21世紀的戰爭。電腦,特別是人工智慧,正在進入武器系統以及可以將它們相互連接的控制系統。因此,五角大廈正在擺脫其過往的承包商,將目光投向矽谷的一大撥科技企業。矽谷的機器學習能力足以讓Raytheon或Lockheed Martin等一大排軍工巨頭汗顏。五角大廈需要的科技越來越少是在內部In House開發的,更多的是用外包或共同開發的方式進行武器軍火的升級。

這對軟體企業來說是個好消息。大型科技企業已經爲軍隊和執法部門配備了雲端存儲、資料庫、應用程式支持、管理工具和後勤等設備。現在它正開始向戰場靠近。據說Alphabet、Amazon、Microsoft和Oracle將分享一項價值90億美元的5年期合約,以運營五角大廈的聯合作戰雲端能力(JWCC)。去年,微軟也獲得了一份價值220億美元的美國陸軍合約,提供全鏡頭增強現實AR耳機,用來模擬長達十年的戰鬥訓練。今年6月,Alphabet推出了一個新的部門,Google Public Sector,正在積極爭取國防部的作戰網路合約。

科技與國防融合的新時代確定來到,國防科技與國防預算都將成爲焦點,不但會是所有人眼中的香餑餑,還將成爲新一輪政商追逐的新熱點。我不知道地緣政治的風險還將如何此起彼落?但我知道,更多的科技人才會往國防科技靠攏;資本市場必定會摩拳擦掌對準國防產業的明日之星;曾經老神在在的軍火巨頭也將惶惶不安迎來一波顛覆浪潮。我只希望,剛剛通過的臺灣國防經費總預算5863億元,除了讓被《經濟學人》定調爲全球最危險的臺灣海峽迎來絡繹不絕的美國國會和州長訪問團,也可以讓臺灣在這股擋也擋不住的趨勢中因勢利導,找到一個新的臺海平衡點,而不是在「人爲刀俎,我爲魚肉」的無奈下徒呼負負。

(作者爲創投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