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金融可以爆 信心不能崩(丁學文)

近兩週矽谷銀行倒閉、瑞士信貸風暴重創金融市場,對於美聯準會未來走向增添變數,以目前通膨狀況來看,距離美聯儲理想通膨4%相差甚遠。(圖/路透)

3月17日,我看見臺灣央行在提前送交立法院的報告中指出,美國銀行倒閉潮事件屬於個別銀行的特別因素,與2008年金融危機不能相提並論,所以對臺灣不會演變成系統性風險。這樣的安撫人心不令人意外,但整個事情真的只是虛驚一場?真的不會衍生出更大的金融危機?臺灣的金融產業會不會受到影響?一連串的疑問其實一直縈繞着我的心頭。

兩個禮拜不到,美國3家銀行倒閉清算,緊接着百年品牌Credit Suisse面臨危機,德國最大商業銀行Deutsche Bank股價也重挫近15%……美歐銀行接連的「暴雷」危機似乎正像蝴蝶振翅般掀起更多風暴。而VIX恐慌指數的短線急漲到金價的重返1900美元關卡更是讓人嚇出一身冷汗。雖然3月23日,美國聯準會宣佈升息1碼的同時,也暗示了升息可能會止步。但3月24日的德意志銀行股價仍然愈跌愈深,爲什麼?因爲傳言德銀的信用違約互換交易(CDS)利差衝到了4年來高點,再次凸顯了投資人高度擔憂德銀的整體穩定性。

這一切真的來得太快太猛太不可思議了。SVB是全美資產排名第16位的銀行,與矽谷區科技業創投基金(Venture Capitals)與新創企業(Start-Up)關係密切,照道理說應該是投資高手中的高手,但它既不是被放款壞帳激增拖垮,也不是因爲投資高風險資產而嚴重虧損,反而是因爲投資組合配置錯誤而大意失荊州,這我始終沒有辦法接受。

要知道SVB在2020及2021年期間共流入了約1300億美元的新存款,然後SVB把大量資金投入到公債以及由美國政府支持的長期債券,難道整個SVB投資部門沒有人提出警告,聯準會大力升息會讓大部位的長債受傷慘重?

這給了我幾個教訓:首先,最安全的資產,有時也會變成殺傷力最強的地雷。第二,資產配置必須多元化,太相信自己過去的經驗,會讓自己矇蔽雙眼。第三,客戶必須多元化。SVB存款太過集中於大型客戶,客大也會壓主,不但這些客戶難伺候,而且稍有風吹草動便會大舉提款。

除此之外,貨幣政策傳遞過程比多數人想像的複雜,所需時間也比想像來得久,這讓大家輕忽了升息的後續效應。英國央行在今年2月的研究報告指出,貨幣政策對通膨影響的滯後時間約爲18~24個月,且金融市場發展程度愈高的國家,緊縮政策效果的傳導愈慢。由此可知,如果市場因爲美國目前的經濟數據看起來OK,就對這一輪激進的緊縮貨幣政策效果掉以輕心,意料之外的危機還會不斷浮現。

我感覺吧,信心是金融行業正常運轉的基石。從信貸市場看,信用的收縮必定加速美國銀行業信貸拐點的出現,也將讓聯準會的決策更加的左右爲難,市場經濟衰退的預期很難煙消雲散。最近各國央行加大黃金購買力度,和黃金的價格持續上升已經凸顯了對現有國際貨幣體系不信任的一種反應。現在,市場更擔心的將是持續升高的利率會不會讓其他銀行也步向和SVB一樣的風險?或者銀行業爲了降低流動性風險,進行大幅度的債券拋售?

我們永遠要記住,所謂的「流動性風險」涉及了投資人、存款戶及債權人的心裡狀態及巿場解讀,凡事只要加上了「人們在想什麼?」這個元素,將使得整個系統變得更不可預測。這幾年的大部分事情就是那麼詭異,身處臺灣的我們也只能化繁爲簡去理解銀行的處境:當利率持續上升,銀行業固然可以坐享其成,但高利率也可能帶來更大的壞帳率,這是銀行本來就該面對的。

更何況,以美國爲核心運作的金融體系已經快40多年沒有經歷過高利率環境了,全球央行在高利率前面就是個菜鳥,所以大家也不要期待他們像表面那樣的老神在在,這就是爲什麼最近的金融連環爆,從聯準會、瑞士央行到最新的德國總理Olaf Scholz會那麼快出手救火的原因。

那怎麼辦?夜闌人靜之餘,不妨想想巿場之所以迷人,在於它可以被期待;風聲鶴唳之時,要謹記巿場之所以可怕,在於它的不可被預測。然後你能做的,就是保持信心,等待那隻看不見的手把一切的驚慌失措用時間慢慢撫平。

(作者爲創投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