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中美科技戰之合縱連橫(石齊平)

輝達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指出,微軟、亞馬遜、Google、Meta及OpenAI、特斯拉、甲骨文、戴爾等巨擘,都是Blackwell架構新品首批使用者。圖/美聯社

先講幾個看似並不相關,但其實卻彼此關聯的現象:一、由於美國對輝達(NVIDIA)的AI晶片輸往中國設限,導致中國華爲的算力GPU晶片供不應求,成爲市場搶購的熱門貨,價格也水漲船高。2023年華爲算力GPU出貨約10萬片,2024年迄目前爲止下單需求已逾百萬片,這迫使華爲不得不放慢智慧手機Mate 60上市生產,優先全力增產AI晶片。去年8月推出的GPU上市價格約人民幣7萬元,目前已上漲到12萬元。

二、SEMICON China 2024於3月下旬在上海舉行,與會的中外廠商注意到,「本地採購」及讓供應鏈擺脫美國控制是展會上許多人關注的焦點。例子之一,衆多中國廠商不再採購輝達爲因應美國禁令而推出的降規版H20晶片,而選擇華爲的升騰910B晶片,這也難怪輝達已把華爲列爲其在AI晶片等多個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

三、華爲與中國晶片製造設備開發商新凱來合作,爲一種四重成像的技術申請了專利,該技術能在沒有極紫外光曝光設備的情況下,生產出5奈米晶片。

以上三種現象,都顯示了中國晶片科技產業的「去美化」正在方興未艾地展開。

四、在美國的威迫利誘下,臺積電正在朝「美積電」和「日積電」轉移,但CNN最近報導,指出臺積電的全球擴廠迴避不了人才短缺和東西文化差異兩大挑戰。美國政府所以如此逆勢而行,顧慮的當然是臺海風險。

五、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被媒體問及對中美臺局勢的看法,他表示,他不預期會出現「末日劇本」,但也正在爲「中美緊張局勢的最壞情況」做好準備。據報導,黃仁勳正將資金大舉注入30多家全球潛力新創企業,以強化輝達在臺灣以外的供應鏈。

應該看到,以上現象均可視爲相關跨國企業正在積極進行的「去臺化」動作。

去美化、去臺化之外,還有「自救化」。荷蘭總理呂特最近訪問中國,與中國高層領導會晤,商談主題之一即是如何化解荷蘭半導體設備巨頭ASML能否持續向中國出售光刻機的困境。

爲了對付中國,美國施壓荷蘭,祭出先進光刻機出口禁令逼慘了ASML,因爲它最大市場就在中國大陸與臺灣,喪失巨大市場不說,以中國的潛力,還得面對日後中國製光刻機低價反撲ASML的風險。近日傳出ASML擬將部分業務外移至法國或德國,尋求迂迴出口中國之可能。

美國發動的對華科技戰,不惜把好不容易成熟的「全球化」徹底砸碎,演變成了兩個半球的「半球化」,值得關注的是,「半球化」之後又將如何?現在看來,還是離不開市場規律,也就是供給與需求兩股力量的較勁。中國與以美國爲核心的西方PK,中國不僅因擁有全球最大市場在需求上佔優勢,還同時是全球超級製造業大國,從而在供應鏈上佔優勢,這樣的形勢,完全可從華爲、輝達、ASML的動向上看得十分清楚。

繼貿易戰、投資戰美國處於下風后,科技戰的前景與趨勢也逐漸明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