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高能 從“在路上”到“在網上”

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財產形式等發生重大變化,如何破解新形勢下執行難題?廣東法院大力推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執行領域的廣泛應用,推動執行指揮中心實體化網上執行格局智能化,實現全領域、多維度搜索查控,智能研判被執行人履行能力精準銜接辦案流程,讓申請執行人成爲明白人、被執行人成爲透明人、執行法官成爲智慧人。今年1至10月,廣東法院共執結案件77.8萬件,佔全國執行結案數的10.7%,結案平均用時爲95天/件,同期減少13%,司法網拍成交金額426.5億元,溢價率達190.5%。

精準查控 實現全智能搜索

“第一執行小組,我們監測到被執行人車輛出現在南海區越優停車場,請立即前往現場查扣!”今年10月13日14時許,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法院執行指揮中心發出指令。

半小時後,屏幕上就出現了執行幹警現場貼封條和拖車的實時畫面。

機動車輛查封容易,但由於車輛隱蔽性、移動性強,依靠傳統人力查找難度大、扣押難。

“爲解決車輛查封易、扣押難的問題,我們將執行指揮中心與佛山市智能泊車大數據平臺對接,目標車輛一旦駛入停車場,就能精準鎖定並自動發出預警信號。”禪城區法院執行局副局長曹彥告訴記者。

大數據分析運用查找、鎖定“消失了的人和物”,爲禪城區法院執行指揮中心裝上“千里眼”和“順風耳”。這是廣東法院不斷升級執行查控體系智能化改造,持續完善全領域多維度精準查控機制的一個縮影。

“法院執行原先上門查控耗時費力,有時還效果不佳,現在‘E鍵查控’,大大提高了執行效率,執行更高效、辦案更透明。”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汕尾市政協副主席李秉記表示。

無獨有偶,恩平市人民法院借力科技解決“查人找物”難點,通過信息化網絡查控順利執結一起“骨頭案”。

“爲了躲法院更改姓名17年,爲什麼還能找到我?”去年9月,樑某在得知自己的銀行賬戶全部被凍結後,百思不得其解。

原來該案執行法官岑達輝根據申請執行人提供的可靠消息,在公安機關的配合下,查詢獲知被執行人樑某在升級二代身份證時更名爲樑某友,確認身份信息後,通過全領域多維度智能搜索,第一時間查控了樑某名下7個金融賬戶。

爲了解除凍結賬戶,樑某隻好主動找法院履行生效判決,繳納了8萬多元執行款

信息化技術爲精準查控插上了現代化的“翅膀”。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率先在全國實現全省不動產數據與“總對總”聯網,入庫信息已超809萬項;全省188家地方性銀行聯網“總對總”查控系統,全部實現線上查詢、凍結、扣劃等功能,金融、房產、納稅、信用、交通等領域的網絡查控機制不斷完善。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展“送必達、執必果”試點,可查全市1300萬條地址信息和900多萬外來人口暫住信息;深圳法院“鷹眼查控”、珠海法院執行查控系統V3.0、佛山法院“天平”網等不斷升級,打通與政府部門、金融機構、通信運營商、互聯網企業等數據對接,讓執行人員眼更亮、腦更靈、手更快,極大地提升了執行效率。

精準畫像 讓“老賴”無處遁形

被執行人銀行賬戶餘額顯示只有幾十元,名下沒房沒車,真的沒履行能力嗎?

今年9月,廣州互聯網法院執行局法官劉啓就順利執結了一起“霧裡藏花”隱匿財產執行案。

被執行人馮某聲稱自己失業在家,暫無能力償還。劉啓通過常規網絡查控,查到其確無可供執行財產。而後劉啓啓動“E鏈雲鏡”系統,對其近半年移動支付數據進行分析,顯示半年來網絡消費支出近40萬元,特別是在某直播平臺打賞144次達3萬餘元。

劉啓把查控情況告知馮某,在鐵一般的分析結果面前,馮某承認了錯誤,並第一時間將執行款項匯入法院賬戶。

據瞭解,廣州互聯網法院創新開發“E鏈雲鏡”系統,通過與多家互聯網企業建立司法協助執行機制,調取被執行人移動支付、網絡活動等海量碎片化的動態數據,進行智能整合分析研判履行能力。

“廣州互聯網法院智能執行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實現了精準畫像,讓申請執行人成爲了明白人,‘老賴’成爲了透明人,執行法官成爲了智慧人。”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劉濤認爲。

據悉,“E鏈雲鏡”系統自今年6月19日運行以來,共分析數據達1800萬餘條,案均7800餘條,累計對2309名被執行人進行精準畫像。

廣州互聯網法院運用大數據智能分析對被執行人精準畫像,讓“老賴”無處遁形,在廣東法院已不是個例。

去年10月16日,王某戶籍所在地安徽省某縣某鎮的今日頭條APP用戶都收到了系統推送的一條消息:家住安徽省某鎮的居民請注意,看到失信人王某請舉報!

僅過了4天,廣州中院執行局法官馬偉鋒便收到了被執行人王某的電話:“法官,我願意交錢。能不能快點把那個消息刪掉,太丟人了!”

原來,執行過程中,馬偉鋒通過網絡查控,發現王某名下並無可供執行財產,且王某的實際住址不詳,其戶籍地址更是遠在千里之外的安徽。

王某雖已不在戶籍地居住,但收到頭條新聞的都是他老家鄉里鄉親,這讓他在親朋好友面前擡不起頭來,王某慌了神,連忙主動聯繫法院還錢。

廣東法院注重運用信息化“編織”失信聯合懲戒大網,去年8月廣東高院與今日頭條簽署協議,全省法院可通過今日頭條APP向失信被執行人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推送失信信息,截至目前累計發佈曝光信息1.8萬篇,點擊量1200萬餘次,總曝光量近3億次,促使大量被執行人自動履行義務。

同時,廣東高院還與省發展改革委合作,在信用廣東網搭建“法院執行曝光臺”,將失信名單嵌入全省各級聯動單位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了“自動比對、自動攔截、自動懲戒”。據統計,2016年以來,全省法院共發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159萬人次、限制高消費211.6萬人次,其中43.2萬人迫於失信聯合懲戒壓力自動履行。

精準銜接 暢通全流程“微循環”

隨着執行工作的不斷髮展,執行與審判、各法院之間、執行各個環節之間的“微循環”成了提高執行效率的關鍵節點。廣東法院充分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在“雲上執行”模式的有力支撐下,在執行立案、線上查控、線上支付、執行指揮等方面,通過辦案系統和各法院之間精準銜接,讓“零接觸執行”“不間斷執行”“跨地域執行”成爲常態。

“今年6月2日,下午5點多才提交的凍結股權申請,雲浮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二天上午就辦結了,還幫我們辦完了企業信用信息公示手續。”提起這起委託執行案,深圳中院執行局法官陸山很是感慨。

“如果我自己跑過去凍結,來回耗時兩天只能辦這一件案件,而這兩天如果我在深圳,幫其他法院辦理類似委託事項可以完成20餘件,相當於效率提高了20餘倍。”

聯動執行,在廣東法院已是普遍做法。通過信息化實現辦案流程銜接、辦案環節銜接,廣東全省上下級法院之間、同級法院之間通過強化執行信息化建設,健全完善互聯互通機制,實現無縫對接。從2017年6月至今,全省各級法院通過執行指揮中心辦理省內外執行委託事項達44萬件。

“真沒想到,在家就能領到執行款!”今年2月6日,因勞動爭議糾紛,牛某向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後來款項執行到位。牛某告訴執行法官傅沛佳自己急着用錢,但人在安徽老家,無法到法院領取。

傅沛佳引導牛某用“微信刷臉線上發款”遠程辦理,利用微信發款刷臉精準識別身份的安全性、智能性、即時性,讓牛某足不出戶即便捷、安全領到了執行款。

今年8月,廣東高院組織全省法院“一案一賬號”執行款管理系統升級改造,實現對所有執行款統一監控管理、網上收繳、網上退付,系統功能在全國居領先地位。

爲提升辦案質效,廣東法院將執行的主戰場由“在路上”轉移到“在網上”,大力推進“網上執行局”建設,依託案件流程管理系統,盯緊案件流程節點內容,實體化運行執行指揮中心這部“終端機”,注重運用“智慧執行APP”這個“助推器”爲執行工作賦能加速,集約辦案資源,拓展智能查控,推動案件高質量、高速度地結案。(本報記者 林曄晗 本報通訊員 籲青 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