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培訓課——看得見摸得着 學了就能鼓腰包

提升農民培訓精準性、實用性,讓培訓內容更好滿足需求、更貼農民心,才能讓更多農民更好長本事、增收入,爲鄉村振興注入蓬勃動能

節日期間,河南中牟縣春崗村合作社理事長李峰依然圍着草莓忙個不停:白天鑽進大棚採摘,組織發貨,晚上到合作社教學村民們爭着上“田間課堂”,成了新年春崗村一道別樣的風景

春崗村農民爲啥喜歡培訓?不少村民坦言:“看得見、摸得着,學了就能鼓腰包”。學會技術生物防治綠色種植,草莓擺上了城市超市貨架學通經營抱團成立合作社,草莓告別挎籃叫賣實現訂單銷售防疫生產兩不誤,合作社請來教授講農村電商直播營銷,不少村民開起網店賣草莓,收入長了一大截。一場場農民培訓課,讓村裡人成了“明白人”,家家戶戶種草莓,去年畝均純收入達到2.5萬元。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振興。近年來,各地利用送教下鄉、田間課堂、線上培訓等形式,培養了大批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全國高素質農民達到1700萬人,爲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支撐。但總體看,當前農村人才依然短缺,農民培訓需求很大,然而有些培訓離農民需求還有偏差:教技術的多,講經營銷售的少;有些課程大鍋菜一鍋燉”,不對農民的口味。看來,要把農民培訓這件好事辦好,還需精準施策,做好供需銜接。

農民培訓的主體是農民,要提升培訓精準性,讓農民願意學、方便學。一方面,培訓內容要量身定製、更接地氣。農民培訓要遵循客觀規律充分考慮農民羣體特殊要求。現在,農民對培訓需求的面更廣了,培訓內容應從偏重生產環節產業鏈條拓展,從突出一產向三產融合拓展,“缺什麼補什麼,用什麼教什麼”,農民才能用得上、願意學。另一方面,培訓還要創新形式,把課堂放在村莊,從田間尋找教材,在生產一線答疑釋惑,才能更好提升培訓針對性。通過搭建線上平臺、引導農民用好手機等新農具,促進線上線下培訓有效融合。不少地方將網絡直播引入農民培訓,課堂“屏對屏”,服務“心連心”,參與互動明顯增強,受到農民廣泛歡迎。

農民培訓目的是服務農民,要提升培訓實用性,讓農民學了用得上。過去有的農民培訓看重覆蓋率,面面俱到,反而學得不深、學得不專。實際上,分類施策,有所側重,培訓才能收到更好實效。比如,對發展潛力大的農村黨員和產業帶頭人,培訓應突出綠色發展、品牌創建、市場營銷、風險防控等內容,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和帶動能力;對於剛剛脫貧的羣衆,用好農民田間學校,鼓勵新型主體帶着他們幹,在生產實踐中增長致富本領。培訓不是走過場,要將農民培訓課堂變成學習交流的平臺,做好後續的點對點諮詢、“實戰”指導全程跟蹤服務,努力將農民培訓效果轉化爲更多產業發展成果

一年之計在於春。持續提升農民培訓的精準性、實用性,讓農民培訓更貼農民心,才能讓更多農民更好長本事、增收入,爲鄉村振興注入蓬勃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