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節奏放緩?證監會重磅發聲 不存在刻意收緊

(原標題:IPO節奏放緩?剛剛,證監會重磅發聲,不存在刻意收緊!注意,退市規則正在趕來,這些股票當心

資本市場的IPO入口和退市出口,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在今日的例行發佈會上,證監會均有迴應。

針對近期部分企業IPO暫緩,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這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界定,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同時,證監會在退市規則方面進行了六方面的改革,目前滬深交易所正在修訂退市相關規則,並於近期公佈並徵求意見

這回應了近期市場對IPO放緩節奏的猜測,也表明了資本市場關鍵領域改革並未停步。前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基於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考量,近期一些企業IPO暫緩,和此前部分發行人中介機構只一味追求速度,忽略質量有關,監管層反覆強調要把好入口關,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在註冊制的大背景下,質量過關纔是硬道理

IPO放緩?證監會: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

近期市場反映,IPO所需用時要比以前更長。一方面,上市節奏放緩,以創業板企業爲例,整個四季度,企業從提交註冊到拿到批文平均耗時59天,相比之下,三季度平均耗時不足19天。科創板企業成功註冊花費的時間則更長,四季度企業從提交註冊到拿到批文平均耗時66天,三季度平均耗時42天,今年上半年則平均47天。另一方面,批文下發速度放緩,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0月至今,共有21家申報科創板的企業通過證監會註冊拿到批文,而整個三季度則有56家企業取得在科創板的IPO批文。創業板四季度同樣有21家企業拿到批文,三季度則有45家。

這引發了市場對IPO變奏的猜測。

高莉表示,發展直接融資是資本市場的使命,IPO是融資的入口,近期部分企業IPO被暫緩,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界定,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各IPO企業應遵守制度,提高擬上市公司水平和質量,構建高質量上市公司羣體。

這表明了IPO放緩和部分擬上市企業質量不達標相關,註冊制下,IPO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在嚴格審覈IPO申報要求的同時,監管層在IPO驗收、審覈、註冊等環節加強了對公司質量的把控。近期創業板註冊制企業多份問詢函出現了深交所的重點提醒,要求發行人及中介機構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提高信披質量。

不僅科創板、創業板撤回企業頻頻出現,出現了一天5家企業撤回申請的情形,還有的企業出現了四輪問詢的現象,而不再是此前的兩、三輪問詢後就上會。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12月8日,創業板共有192家企業處於問詢狀態,其中有6家企業處於四輪問詢狀態,佔比約3.12%,分別是中聯數據、百洋醫藥、前進科技金張科技、海泰科和達嘉維康

王驥躍表示,科創板及創業板實施註冊制以來,存在一些企業本身並不完全符合板塊上市條件,或未做足上市充分準備“搶跑”的情況,在審覈過程中就會出現問題。也有一些項目是投行沒做好,投行項目組執業水平不夠或者執業效果不好,但因爲註冊制到來就加速了上報節奏。

11月10日,中國證監會召開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動員部署會,要求把好“入口關”,爲市場引入源頭活水。目前來看,《意見》開始發揮作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開始“既見聲勢、更見實效”。交易所在上市審覈環節勇敢地承擔起了監管責任。目前部分企業IPO暫緩,就是向市場傳遞監管信號,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將從源頭真正抓起,質量較好的上市公司將在註冊制下更快上市,質量一般或較差的公司可能在多個環節受到更多關注,撤單、被否和長時間不能註冊,將會有更多案例。

交易所近日將下發退市規則

退市規則很快就要落地了,高莉表示,在全市場開展退市機制改革,滬深交易所正在修訂退市相關規則,並於近期公佈並徵求意見。

高莉表示,證監會落實黨中央部署,從推進註冊制全局出發,梳理退市存在的突出問題,在總結科創板、創業板退市制度經驗的基礎上,在六方面提出了改革舉措,包括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標準,健全退市多元渠道,強化交易所退市責任,強化交易所監管力度,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等。

在2019年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和2020年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中,證監會對對退市制度作出了兩大重點安排:

一是完善退市標準。包括多維度刻畫喪失持續經營能力主業空心化”企業的基本特徵,引入“扣非淨利潤爲負且營業收入低於一個億”的退市指標,取代以往單一的連續虧損退市指標;增加市值退市指標、信息披露或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退市指標;保留了非標審計意見、交易類退市指標等。二是優化退市程序。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程序,對應當退市的企業直接終止上市,避免重大違法類、主業“空心化”的企業長期滯留市場,擾亂市場預期和定價機制;壓縮退市時間,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的公司,第一年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第二年仍然觸及將直接退市。較現行“三連虧暫停、四連虧退市”標準相比,時間大幅縮短。

此前,監管層多次表示要修訂退市規則。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孫念瑞在“2020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表示,證監會將優化退市標準,把單一連續虧損退市指標改爲組合類財務退市指標,總體思路是不再簡單考察企業盈利性,而是同時注重持續經營能力,退市的指向性也將更符合註冊制要求。

11月28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也公開講話稱,要健全常態化退市機制,實現“退得下”、“退得穩”。提高我國退市機制的適應性,也要通過重組一批、重整一批、退市一批,拓寬多元化退出渠道。同時,對於嚴重財務造假的“害羣之馬”、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空殼殭屍”,增強退市剛性,決不允許“久拖不退”。

近兩年來,A股退市的力度在逐漸加強。2019年,共有18家公司通過多種渠道實現退出。2020年,已有29家公司觸及退市指標。近兩年強制退市共25家,超過了2006年以來強制退市數量的總和。在全面推行註冊制下,退市制度的“更新升級”,則意味着“殭屍企業”和“空殼企業”將得到及時出清。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退市要求需要簡單明瞭、程序簡化,有利於促進退市,促進市場優勝劣汰,以及促進資本市場的規範化,對A股市場有着深遠意義。一方面可以讓指數成份股更加優質,促進指數上漲;另一方面,可以矯正估值體系,防止劣幣驅逐良幣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目前A股共有217只*ST股和ST股,其中年內跌幅超過50%的股票共有32只,分別是*ST環球、*ST天夏、*ST實達、*ST華訊、*ST當代、*ST拉夏、ST八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