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A級車:主流車型現“翹尾” 軒逸提前鎖定勝局

(原標題:11月A級車:主流車型現“翹尾” 軒逸提前鎖定勝局

11月,A級車累計銷售61.06萬輛,環比增長8.65%,“翹尾”現象十分明顯。前十榜單中,除軒逸(參數丨圖片)和速騰外,其餘車型均實現環比正增長,英朗、卡羅拉和思域增幅在20%左右。

11月,軒逸以銷售5.45萬輛,同比增長0.22%的成績,再次奪得月度銷量冠軍。由此,軒逸已經連續4個月銷量突破5萬輛,並以累計超9萬輛的成績,徹底拉開了與朗逸之間的距離。目前來看,軒逸奪得A級車全年銷量冠軍已經毫無懸念

長安今年上市的車型競爭力很強,逸動PLUS目前優惠僅有3000元,但性價比已經很高了,也很受消費者的青睞。”北京某長安4S店工作人員表示,建議您趕緊出手,搖號新政馬上就要實施,年底買車的人越來越多,過些日子想買也不一定有現車

逸動等車型的暢銷,除了受到近期發佈的北京“搖號”新政影響外,更多則是整體A級車市場持續火熱的一個體現。數據顯示,11月,A級車累計銷售61.06萬輛,環比增長8.65%,“翹尾”現象十分明顯。前十榜單中,除軒逸和速騰外,其餘車型均實現環比正增長,其中英朗、卡羅拉和思域增幅在20%左右。

具體來看,主流A級車呈現“4+3+2+1”的市場格局,其中日系品牌表現出色,佔據前十榜單的四席;德系品牌發揮穩定,有三款車型入榜。此外,自主品牌的帝豪和逸動PLUS攜手入榜,最後一席則被美系品牌佔據。

11月,軒逸以銷售5.45萬輛,同比增長0.22%的成績,再次奪得月度銷量冠軍。由此,軒逸已經連續4個月銷量突破5萬輛,並以累計超9萬輛的成績,徹底拉開了與朗逸之間的距離。目前來看,軒逸奪得全年銷冠已經毫無懸念。

同爲日系品牌的卡羅拉,11月銷售3.54萬輛,環比增長21.75%,位於榜單第五位。不過,相比去年同期,卡羅拉的銷量大幅下降10.39%,無疑值得一汽豐田警惕。此外,思域和雷凌分別銷售2.81萬輛和2.24萬輛,同環比均實現正增長,分別位於榜單第七和第八位。

值得關注的是,日系品牌試水三缸機並不順利,東風本田旗下的享域11月僅銷售4000餘輛。4S店工作人員明確表示,享域雖然定位A+級,但是僅搭載1.0T的三缸發動機,動力稍顯不足,不建議購買。

思域

相比之下,大衆品牌表現差強人意。上汽大衆方面,朗逸11月銷售4.8萬輛,環比增長17.8%,同比下降8.38%,位居榜單第二位,與軒逸相差6000餘輛。從前11個月銷量走勢來看,朗逸有10個月不敵軒逸。有業內人士認爲,朗逸持續被軒逸壓制,主要是受累於帕薩特“碰撞門”。12月初,帕薩特再度參加中保研碰撞測試,並一雪前恥,取得了包括正面25%碰撞測試在內的7個項目的優秀(G),這能否挽回消費者信任,並助推朗逸重回巔峰,仍有待觀察。

一汽-大衆方面,寶來延續強勢表現,11月銷售4.42萬輛,同環比增速均超過15%,蟬聯榜單第三名;速騰發揮穩定,11月銷售3.42萬輛,位於榜單第六位。不過,高爾夫市場表現並不如意,11月僅銷售5735輛,同環比降幅超過30%。

美系品牌方面,英朗11月銷量4.04萬輛,環比增長19.68%,同比暴增121.03%,位於榜單第四位。今年3月底,上汽通用推出搭載1.5升四缸發動機的英朗,儘管期間大起大落,但如今英朗已實現五連漲,基本回到巔峰時期水平

逸動PLUS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1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已經連續5個月上升,其中轎車累計市佔率實現正增長。聚焦到A級車市場,自主品牌涌現出帝豪和逸動PLUS月銷持續超過2萬輛的強勢車型。11月,帝豪銷售2.16萬輛,同比大增31.22%,環比增長2.11%,位於榜單第九位;逸動PLUS銷售2.11萬輛,同比暴增超過2倍,位於榜單第十位。此外,榮威i5銷量過萬,累計銷量超過10萬輛;吉利繽瑞、領克03,以及名爵6等均實現同環比雙升

近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走訪北京市場時發現,正值休息日的下午,長安4S店內人聲鼎沸,每款車型都圍着不少的消費者。有消費者表示,“搖號新政馬上要實施了,我現在就是想把名下多餘的舊車換成新車,如果價格合適今天就可以籤合同。”

12月7日,《<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細則》(2020年修訂)正式發佈,《細則》規定每人名下將只能保留一個小客車指標,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不少消費者趕在此之前,處理名下多餘指標,其中性價比出色的自主品牌成爲不少人的首選。

陳士華表示,自主品牌在今年疫情發生之後的幾個月壓力非常大,尤其尾部乘用車企業面臨着生存壓力,同時有些企業在重整。近幾個月,自主品牌乘用車恢復速度較快,10月和11月都超過了同期水平。

第七代伊蘭特

榜單之外,被寄予厚望的第七代伊蘭特表現平平,11月僅銷售1.19萬輛。此外,菲斯塔和起亞K3均掉落至2000餘輛,同比降幅超過50%。目前,如何讓消費者重拾信心,是韓系車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