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臺美半導體聯盟發展的隱憂與契機

背景圖片圖/路透

近日媒體引述《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美國拜登政府正擬與臺灣盟友組織一個高科技聯盟,合力進行研發,同時限制向中國輸出半導體等關鍵技術,阻止中國躍升爲科技龍頭。報導亦指出,這些聯盟攻守兼備,涵蓋共同投資研發及對中國實施限制,現時已有多個議題被認爲適合組建聯盟,包括出口管制、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及5G通訊領域。對臺灣而言,美國是全球第一大半導體供應國,目前晶片市佔率極高,並掌握半導體設備,且在未來新興科技領域,如自駕車、AI晶片、演算法等都居於領先地位,於終端新興應用市場美國也有優勢。而在臺積首創「晶圓代工」,上游IC設計廠多分拆或轉爲「無晶圓廠(fabless)」的趨勢形成後,臺美半導體產業便已密不可分。

臺灣耕耘半導體數十年來,除上游原料與設備外,供應鏈像臺灣這樣完整且均衡的國家爲數不多,各國積極投入電動車、5G應用、物聯網、人工智慧等下一世代的科技轉型時,無不高度仰賴晶片的穩定供應。以半導體作爲戰略物資角度來看,臺灣半導體的高度競爭力是各國極力爭取的對象,因此,臺美之間若能達到強強聯盟,對兩國半導體升級轉型有相當利多,亦在國家安全上形成厚實的矽盾。值此契機,政府機關應當投入更多心力,協助解決企業發展上所面臨的各項難題與需求,以協助臺灣半導體業國際大聯盟的場域中發光發熱。

半導體產業不僅是臺灣的「護國神山羣」,對國際社會更是同等重要。首先,國際市場近來車用晶片短缺,美國、德國、日本等國都紛紛致函請求臺灣提供協助。臺灣政府立刻邀集包括臺積電、力積電、世界先進、聯電等公司協調增產車用晶片,解決全球汽車大廠燃眉之急,白宮經濟顧問狄斯也因此發函向臺灣致謝,足見臺灣半導體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樞紐地位。

再者,臺灣因有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被美國經濟評論家以矽盾相稱,是臺灣的安全屏障,也是美國防止中國技術趕超的護城河,自美中貿易戰開展後更顯價值,值此之際,臺美更應深化合作,和諧攜手向前。

最後,衆所周知,韓國記憶體、晶圓代工等領域積極發展,臺美企業兩強相爭,不啻給予韓國漁翁得利的機會,而中國也在此刻努力囤料、搶買二手半導體設備,期盼能在技術上早日領先美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的道理不言而喻。

筆者長期關心臺灣產業發展及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臺灣今日在半導體產業的成就,來自近半世紀前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引進積體電路技術,是奠基於臺美攜手合作最後才能發揚光大,值此美中科技戰、打造非紅供應鏈的時刻,臺美科技的和諧穩健刻不容緩。臺灣半導體是護國產業,政府不能僅是扮演扶植角色,更應協助維持臺灣優勢和高競爭力,除了解決國內產業五缺基本問題,更應當針對臺美科技產業合作深化,提供積極協助,此不只更有助於美國與臺灣全面性的密切合作,亦能達成美國所主導的半導體聯盟的永續發展,使臺美成爲全球半導體產業競合下的真正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