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變革將催生哪些醫療投資新賽道?業內人士怎麼說

(原標題公衛變革將催生哪些醫療投資賽道?聽業內人士怎麼說)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引發了各國對自身醫療系統的反思,例如如何完善政策功能、需要彌補哪些短板等,與此同時,這也爲社會資本的參與提供了邏輯依據。

9月5日,在倫敦政經牛津中國論壇舉行期間,我國公共衛生專家、AI醫療前沿企業以及醫療股權投資人共同探討了未來5~10年該領域發展與變革的方向

醫療賽道上還有哪些新機會?論壇上有觀點認爲,首先,要關注疫情爲公共衛生領域帶來的變革。

浙江大學醫學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肖永紅認爲:“兩個方面要引起注意,一是我們應從年輕人行爲習慣着手,來改變社會對於疾病防控能力;二是我們面臨的老齡問題,當新的傳染病出現時,如何滿足老齡人羣的龐大醫療需求?”

擁有40多年傳染病防治工作經歷的肖永紅說,“我們應如何克服傳染病?除了需要科技的發展,比如疫苗的研發以及有效的治療藥物之外,還是要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並使公衆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其次,科技賦能臨牀醫療的需求也將催生巨大市場,這與新基建戰略下發展人工智能+醫療的概念不謀而合。“臨牀醫生有很強的被賦能的需求。由於他們平時沒有辦法有效地接觸到醫院的信息科、影像數據,所以可以由我們來提供這些差異化的服務。”商湯智慧健康負責人張少霆表示。

張少霆說,“病人在醫院看病時,診斷只是其中一步,診斷之後還有治療、康復環節,我們目前正在探索病人醫療服務的全流程的智慧解決方案。”

“這就要在數據端下功夫。在保障數據安全情況下,讓醫生打開一個網頁瀏覽器,就能享受到AI賦能下的數據分析功能。”張少霆補充。

再次,股權投資人對於標的選擇的看法,或將對未來醫療衛生領域產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約印醫療基金管理合夥人兼CEO鄭玉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認爲,未來3~5年,機會仍然集中在一些剛性的臨牀需求上,包括這次疫情中所暴露出來的國內關於醫療基建的設備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賽道就是藥械進口替代。”

如何理解藥械進口替代?鄭玉芬說,“這可以用‘性價比’來說明。性價比好的產品,在中國就會具有有非常好的生命力。但如果用另外一個詞解釋的話就是降價,不管是對藥、醫療耗材還是醫療器械的降價,都會帶來一大波的機會。”

那麼,在新的醫療技術誕生之後,投資人要如何幫助初創企業進行商業化盈利?

鄭玉芬認爲,作爲初創企業要潛心做好研發之外,還要有一定的思維能力,投資人要做好對未來市場的精準判斷。

“也就是說,投資人要知道5年後在其擅長的細分領域將會呈現怎樣的狀態。比如免疫治療,不論是實體腫瘤還是液態腫瘤,你可以將這個賽道排名前5~10的企業研究一遍,或者找到這些企業的創始人聊一下,就能很清楚這個賽道、這個領域的發展方向,以及要不要投這個團隊,這個團隊能夠產生多大價值等問題。”鄭玉芬說。

據悉,約印醫療基金的的主要投資方向是醫療服務、器械以及生命科學,剛剛完成了第4期的LP募集,募資規模也從原計劃的5億元擴增到了8億元。

鄭玉芬向記者透露,諸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疾病毫無疑問會成爲未來的主要投資賽道,“腫瘤疾病是至少在近15~20年的時間內發生的,各類空氣和水質污染農藥殘留等有一定的原因,那麼,腫瘤疾病下的醫療產業賽道需要強烈關注,包括免疫療法等。”

“另外,如今65歲以上的老人高達3億,老齡化必然帶來心腦血管問題,比如一些心腦血管微創手術中會到的介入性耗材等都是發展趨勢。”鄭玉芬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