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聽證 化解親姐弟十年恩怨

話語軟了下來,態度緩了下來,氣氛好了起來……近日,在湖北省襄陽襄城區檢察院組織開展的一場民事檢察聽證會上,一對反目近10年的姐弟終於找回了往日的溫情

一份遺囑,讓親姐弟對簿公堂

父親張某田在病逝前訂立了一份遺囑,將自己名下一套房屋贈予女兒張某梅。遺囑由公證處律師代寫,並簽名見證。張某田去世後,因房屋繼承問題姐弟倆發生爭議。2011年,張某梅到襄陽市襄城區法院起訴弟弟張某。

經過審理,法院判決認定張某田所立遺囑符合法定形式,是真實有效的,並據此判決張某梅取得房屋所有權。因二人母親去世前未立下遺囑,根據繼承法相關規定,弟弟張某享有六分之一繼承權,按照房屋估價30萬元計算,判決張某梅補償張某房屋折價款5萬元。

張某不服,不僅拒絕領取補償款,還拒絕從爭議房屋內搬出來,雙方矛盾十分激烈。近兩年,由於該房屋被劃入舊城改造拆遷範圍,張某拒絕搬出對拆遷造成阻礙,導致拆遷補償款無法領取,姐弟矛盾進一步加劇。2020年5月,四處上訪、申訴近10年的張某來到襄城區檢察院申請民事檢察監督

承辦檢察官首先對當年法院審理判決的各項證據材料進行了審查。檢察官認爲,該案事實、證據比較清楚,案情也相對簡單,依據各項證據所作出的判決也未有不妥。

面對這樣一個相對“明瞭”的判決結果,爲何張某依然心有怨氣,多次做出較爲過激的行爲,一直不願放下此事?面對疑問,承辦檢察官決定跳出紙面上的判決結果,回到事件發生的源頭――爭議房屋的所在地去尋找答案。

遺產繼承,姐弟各有想法

經過多次深入社區小區,並對居民、居委會進行走訪,反覆詢問雙方當事人代理律師以及遺囑見證人,承辦檢察官認爲,姐弟二人在對待父親與遺產繼承的態度上有着比較大的差異。

原來,在張某田去世之前,他一直與兒子在爭議房屋內生活。張某田過世後,張某認爲是自己一直陪伴父親,盡到了贍養義務,且自己身爲兒子,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房屋就應該是他的,姐姐作爲出嫁的女兒不應與其爭奪這套房產,並固執地認爲遺囑是僞造的。

姐姐張某梅則認爲,正是由於弟弟沒有照顧好父親,所以父親才把房產全部留給自己,且法院的判決也確定了遺囑的法律效力,因此她擁有無可爭辯的房屋所有權,弟弟應該立馬搬出。

多年來的陪伴不僅沒有得到父親認可,反而失去了房屋的繼承權,張某心中憤憤不平,並因此與姐姐對立。姐姐則認爲弟弟有錯在先,堅決不願意與他分享這套房產的任何權益。

面對這一法理情理交織案件,襄城區檢察院決定發揮民事監督職能,邀請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律師等多人蔘加對該案件的公開聽證。

檢察聽證,幫姐弟重拾親情

2020年8月6日,聽證會在檢察官的主持下有序進行。在檢察官介紹了基本案情、法院歷次審理情況以及主要證據後,聽證會給予姐弟雙方充分的發言表態時間,兩人就各自認定的案件事實與主張進行了充分表達。聽證員就案件事實和證據向雙方當事人進行提問,並就案件事實和法律適用發表了聽證意見

與會人員一致認爲,法院的生效判決是合法有據的,這一項法律事實不會改變,同意檢察機關不支持張某的監督請求。

法理層面的問題得到確認,情理方面的問題如何迎來轉機?聽證會期間平和有序的溝通環境,給姐弟二人的交流創造了良好條件,彼此將多年被憤怒情緒所掩蓋的真實想法一股腦兒地說了出來,雙方的意見得到了充分的表達。

見姐弟二人逐漸表現出了願意傾訴和溝通的意願,現場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與人民監督員引導二人放棄對金錢利益的執着追求,把握好雙方之間更珍貴的親情,“作爲親姐弟,你們要相互體諒,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多多協商,各退一步,不要讓利益葬送了姐弟之間的情誼。”

經過3個小時的公開聽證,張某梅、張某之間存在多年的“堅冰”開始融化,雙方最終願意各退一步,表達了和解意願。

聽證會結束後,辦案檢察官趁熱打鐵,又多次組織雙方開展面對面和解,最終促成了二人之間的和解協議:張某依據法院判決享有房屋拆遷補償款六分之一的份額,房屋裝修補償費用由張某享有,張某梅自願再拿出5萬元給弟弟張某,張某配合搬出該房屋,不再糾纏。

“民事監督公開聽證在理清法理問題的同時,爲糾紛雙方創造了一個和諧、公平、有序的溝通環境,在檢察機關的主持下,雙方能夠有條理、講道理地進行溝通。”襄城區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張偉表示,公開聽證機制的深入推進,將對從根本上解決一批疑難民事糾紛案件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使辦案工作真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戴小巍守業五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