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偶像工作 商院生在文創找到商管專業的價值

張嘉琳因爲認同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左)扶植獨立創作理念,進而踏入文創產業,右爲舞臺劇男言之隱》的編導故事工廠藝術總監黃致凱。(圖/夢田文創提供)

記者顏賽芬/採訪報導

科技業PM、全球知名美商公司業務助理跟文創產業的行銷企劃,這三個工作擺在眼前,你會怎麼選?如果薪水是第一考量,很多人會選科技業,若考慮公司品牌,可能會情定大型美商公司,而東吳大學企管畢業的張嘉琳選擇了文創公司,「對我來說熱情是最重要的,而三個產業比起來,我對文創產業的熱情最強。」

張嘉琳從企管所畢業後先到政治大學擔任研究助理,當時已經很多人在談論文創產業,卻對如何產業化沒有頭緒。她說,「早在5年前,蘇麗媚執行長在夢田文創時,已經把戲劇拿來做IP(智慧財產權),計劃把影視做成一個format。我是商學院的,聽到時眼睛都發亮了。對於她的理念、想要扶植臺灣的獨立創作這點,讓我也想進入這個產業學習。」

►►►要聞+趣聞,鎖定《ET即時》粉絲團就對了!

▲張嘉琳(左)也很崇拜故事工廠編導黃致凱(右),化身書迷排隊籤書。(圖/張嘉琳提供)

如願加入夢田文創之後,張嘉琳確實參與很多精彩專案,現在手上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與故事工廠合作的舞臺劇《男言之隱》,貫徹「一源多用」的經營理念,未來將改編成電視劇,體現故事的創作價值。即將於7月12日舉辦的閱樂沙龍,就是結合線上社羣線下活動的展現,透過虛實整合模式,劇場的形式有了無限可能。說到激動處,張嘉琳直呼,「過去以爲這些運用只會出現在競賽企劃書裡,現在將在這裡一一實踐!」

張嘉琳再舉《巷弄裡的那家書店》爲例,「從偶像劇延伸出紀錄短片《書店裡的影像詩》、將田野調查萃取出《書店本事》出版物、把拍攝場景化身爲『閱樂書店』,最厲害的是它變成旅遊行程!推出『河邊生活』、以及老爺酒店合作的『書店小旅行』。」雖然《巷弄裡的那家書店》在有線頻道收視率不是最好,但商業模式像個有機體,觸角不斷延伸,品牌價值延展性很強。

張嘉琳表示,「臺灣創作人才很多,是不是商業模式較薄弱?我當時就想,我是商學院的背景,似乎能在這裡找到價值。商學院重視創新管理研發單位,科技業有工研院在做技術移轉,後來進去,看到夢田在做創作創業平臺,才真的見識到文創產業的研發面貌!」

形容工作時「每個人都在創作」,舉「Fanily分享你」爲例,「技術人員必須和企劃人員一起設計出logo、網站的呈現方式,不是單純coding。」擔任行銷企劃則是「當下反應很重要、對周遭變化要很敏銳」。

至於什麼樣的人適合擔任文創公司的行銷企劃,張嘉琳笑說她給不出答案,「因爲範圍太大了」。文創產業範圍可大可小,即使同爲文創產業,每家公司會因經營的方向不同,產生差異性很大的樣貌,極難定義。不過,她被錄取的原因倒是很有參考價值,面試時主管丟出一個問題,張嘉琳回家後寫了篇論文作爲回覆,贏得肯定,主管告訴她,「文創要找的人不是條件合格就好,是找心,我們需要一個能在乎這份工作、並全心投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