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附小:尋找愛國主義教育的美育路徑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    林長山

根據國家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美育全過程,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發想象力和創新意識、擁有開闊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培養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思想,清華附小,梳理百年清華歷史,尋找愛國主義教育的美育路徑

百年立人,百年成志!一所學校,映照一個時代。從成志學校建立起的厚德辦學,經歷民國時期的文化堅守,西南聯大時期的剛毅堅卓,恢復時期的不忘育人,改革開放時期的守正拓新,到今天全面復興時期正式提出成志教育。清華附小要尋找百年成志教育中國意義的價值體認和價值追求。回顧百年,無論歲月怎樣更迭,不變的是“家國情懷,完整人格”!

歷史是一次莊嚴的洗禮,歷史是一次深沉的教育。百年教育歷程中,清華附小一直在尋找百年的中國教育意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課程引領,公益服務引領。,在百年誕辰之際,清華附小師生 1000 多人同臺公演百年校史劇《丁香花開》,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70 週年獻禮,以此進行教育與洗禮、省行與展望,進而完成一次附小人的精神皈依,尋找到他們前行的航標和遠方的燈塔。

《丁香花開》校史劇是清華附小找到的愛國主義教育的美育路徑,將愛國主義歷史教育通過更加形象生動、豐富、體驗的美育路徑,培育學校師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70 週年獻禮。

時值清華附小百年華誕,清華附小應該怎樣追憶百年清華的歷史文化?百年成志教育的思想精神又應該給學生一次怎樣的洗禮?

清華附小基於成志教育的歷史使命,將百年的歷史編寫成歷史劇,全校師生進行一次校史劇的愛國主義教育洗禮。戲劇,讓師生在真實的情境體驗中,深刻感受百年滄桑,濡染民族精神,體悟清華擔當,勵志未來發展。這部劇自然融入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清華文化精神,必將給人以震撼的精神洗禮。

《丁香花開》以成志教育爲主題,以時間發展爲線索,以重要史實故事爲核心,分爲五幕。

第一幕:萌芽——立人爲本,成志於學

周詒春着眼“民族教育獨立”,推行“完全人格”的辦學宗旨;李仲華創辦成志學校,提出“立人爲本,成志於學”校訓;朱自清、馬約翰等大師精神境界,濡染學子。

第二幕:生長——剛毅堅卓,自強不息

抗戰期間,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南遷至雲南昆明,成立了西南聯合大學,孩子們隨父母一起遷校昆明。崢嶸歲月,以黃寧爲代表的孩子們歷經戰火洗禮,深受老師們無微不至的呵護與愛國感染,由此立下爲祖國的強大而奮發圖強的使命感

第三幕:灌溉——敬業博愛,厚德載物

抗戰勝利,孩子們又回到美麗的清華園。雖百廢待興,但清華師生激情豪邁、自強不息,以“選擇了清華,就選擇了一生的責任”的使命感,覆校辦學,以兼濟天下的公益情懷,勤儉持校,以正直品質舉賢,培育大愛真情。

第四幕:花開——完整人格,家國情懷

在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努力奮鬥的今天,清華附小情繫家國,完整立人,以爲聰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爲辦學使命,基於清華附小學生髮展五大核心素養,通過“1+X課程”立人的重要路徑,實現完整人格的成志教育。

第五幕:綻放——百年成志,開創未來

丁香花開,清華榮光。百屆校友情繫母校,感恩母校。回溯百年成志之路,以史明志,共創未來!這所有角落、有故事、有意思,令人難忘的溫潤小學,有行動力的理想主義小學,一所有靈魂的卓越小學,激勵着當年和今天的清華少年成爲有責任擔當、公益情懷和價值榜樣的社會公民!

戲劇課程,通過美育實現愛國主義教育

《丁香花開》校史劇,是清華附小基於核心素養“1+X課程”探索超學科消弭式整合的戲劇課程。

清華附小以“爲聰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爲辦學使命,堅持“兒童站在學校正中央”的教育理念,以主題教學教育思想撬動“1+X課程”的構建與實施,探索學科內滲透式整合、跨學科融合式整合、超學科消弭式整合三種課程整合方式,整體提升培養學生五大核心素養“身心健康、善於學習、審美雅趣、學會改變、天下情懷”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其中,審美雅趣是清華附小重要的美育素養,“審美雅趣”源於清華大學四大國學導師“至真、至美、至情”的美學境界。從小要學生形成社會主流價值的審美意識和創造美的能力。清華附小學生應擁有對美好形象、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學會感知美,善於發現美、體驗美、理解美,在對生活、自然、科學、藝術的欣賞中,受到美的薰陶。在此基礎上創造美、發展美、傳播美,提高精神境界和審美品質,進而做到心靈美、語言美、行爲美。

基於核心素養的“1+X課程”五大領域中的“藝術與審美”涵蓋國家課程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與審美”側重在藝術感受與審美體驗過程中的綜合理解和提升核心素養。戲劇,是“藝術與審美”領域的核心課程。戲劇課程將音樂、舞蹈、美術、語文、歷史等不同藝術門類的學科進行消弭式整合,整體構建起清華附小美育課程,旨在促進每一個兒童核心價值觀的塑造與綜合素養的提升。由此,美育,是清華附小德育教育的重要路徑,讓德育教育對學生心靈、品質的塑造更加形象、立體、鮮活、生動。

戲劇課程,注重學生認知過程和情感體驗。將戲劇課程學科化,注重學科內整合的同時,強調學科間的整合,消弭邊界,使之成爲“超學科整合”裡的重要載體。通過“參與、體驗、整合、創造”,構建兒童的另外一種生態,讓兒童在未知可能中有一種別樣的體驗。

教育戲劇,構建兒童第二重生活,影響一生

在清華附小百年發展史中,總能看到戲劇教育的耀眼光芒,曾有衆多戲劇大師,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戲劇大師曹禺就畢業於清華大學,《阿詩瑪》的作者李廣田曾擔任過附小的校長,電視劇《四世同堂》中演菊子的演員李文玲就畢業於清華附小。

追溯至上個世紀,當時的學生常常在放學後自發湊在一起,寫寫劇本、排排戲劇、請來音樂老師當藝術指導給劇目配音樂、寫主題歌等等,樂在其中。每個週末在清華大禮堂進行聯歡,演學生們自編自導的簡單小劇,寓教於樂。

1958年,清華附小的科學幻想劇《宇宙駿馬》在海淀區八一學校禮堂公演,引起轟動,該劇主演還受到周總理的接見。七八十年代,兒童歌舞劇《公雞會下蛋》、《胖嫂回孃家》等分別在清華大禮堂上演。九十年代兒童歌舞劇《燕子和狐狸》曾在清華大禮堂、海淀區少年宮劇場多次演出,還登上了北京兒童藝術劇場的舞臺

而今,戲劇教育在清華附小得到了傳承與發展。“孩子們在戲劇活動扮演中,發現自己潛能的同時也逐漸改變他們對周圍世界的看法來認識自己、認識社會。他們從最初的參與者,發展爲演員、觀衆、導演、劇作家、舞臺設計師、評論家,體驗百味人生,爲兒童開啓第二重生活,真正爲學生聰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認爲,戲劇是構建兒童的第二重生活,給孩子們提供了表達的空間,促進每一個兒童核心價值觀的塑造與核心素養的提升。通過“參與·體驗·整合·創造”,讓兒童在未知的世界遇見未知的自己,讓孩子們有一種別樣的體驗。

在10月17日的這次戲劇演出中,清華附小1000多名師生帶來了一場校史大劇《丁香花開》,演繹了學校百年曆史的風雨面貌。老師們期望通過戲劇的形式讓學生融入歷史,並生成新的人文積澱。此次校史劇的總導演由空政優秀青年導演、《馬蘭花開》總導演李欣凌擔任、編劇由中央戲劇學院著名教授陳小玲擔任。在戲劇中,每一位清華附小人無疑又經歷了一次校史的洗禮。

暑假一開始,就有三百餘名主要演員在三伏暑天,全情投入,攝像機不停地閃動、音響不時響起,一羣孩子燥熱的室內穿着棉襖“發抖”,還有大白天亮着的煤油燈,過去舊的房屋模型也出現在了綜合館裡……一幕幕,一行行,很多溫暖感人的故事,悄然發生着……

馬璟儀是一個大氣的小姑娘,在“無聲的世界”這幕戲中,原先的小主角突然不能繼續演時,小馬主動擔當大篇臺詞的表演任務。她一遍一遍認真背詞,一絲不苟。當知道這個角色又有更適合的同學來演時,她也沒有一絲抱怨,十分大氣的接受並繼續認真的表演原來的角色。懂謙讓,明事理,能擔當!

排練中,孫晨軒並不引人注意,同學們都覺得,他是一個容易緊張、略有拘謹,又不太善於表現的男孩。在前兩幕戲中,他始終都沒有承擔重要的角色,卻一直默默地在反覆體會、反覆練習,每次排得滿頭大汗。老師還記得一次排練中他把腳弄傷了,沒想到第二天竟穿着拖鞋繼續堅持排練,這精神深深感動着他身邊的每一個人。孫晨軒從第一幕的“默默無聞”,到第二幕的“不斷堅持”,到第三幕的“大膽展現”,終於一點一點在自己的執着與努力中釋放了最棒的自己,同時也獲得了更多的成長。

一年級的高子涵小姑娘帶給大家太多的感動。在第二天就要正式錄像,排練只剩一天就結束的情況下,高子涵接到導演安排給她的新劇本,已經是放學時間了,她既沒有推脫,也沒有膽怯怕自己完成不了任務,而是欣然接受大段臺詞的新劇本。小小年紀,骨子裡卻透着十足的把握,在對第一遍臺詞時就已經溼潤着眼眶進入戲中,第二天錄像時的表演更是讓在場的所有導演和老師們潸然淚下。即使這樣有靈氣,但每個排練中間的休息日她依然花比在學校排練更多的時間自己練習,小戲骨的鑽勁兒和投入都令人敬佩滿滿!同時,她也是用心演戲的小女孩,每次哭都是真哭,常常一場戲下來衣服上都是溼漉漉的,大家情不自禁地將大拇指送給她。

四年級的一個京劇班級,原本作爲清華附小京劇文化特色參加百年大戲的排演,節目已經彩排了數次,全班學生都努力排練,有的孩子每天回家對着鏡子反覆練習自己的手勢與眼神,有的孩子每天都會錄下自己的唱腔,反覆聽,反覆改。可以說,所有參加京劇的孩子都時時渴望着在百年誕辰那天登臺亮相。可是,最後因爲大戲節目時間過長,京劇被刪減了下來。孩子們哭的很傷心,一時間很難接受。其實,不止這一個節目被撤下來了。有些教師、主要小演員也被撤下來了。晚上放學回家,有一個小女孩就很委屈地告訴了父母,父母勸她,要學會接受。可是,孩子一時難以接受,因爲她太愛京劇了,尤其是穆桂英,每天都對着鏡子練習一招一式……爸爸與語文林老師通了電話,第二天,語文林老師在課間的時候,來到了女孩身邊。林老師給女孩講了自己的大戲故事,原來林老師一開始就跟着拍戲,演了好幾個角色,但因爲劇情的需要,撤掉了。但當孩子知道,是林老師自己給自己撤掉的時候,她很震撼。她想,爲了百年大戲劇情需要,林老師給自己撤下來了。我怎麼還這麼自私呢?就在這時,林老師指着窗外的柏樹,陽光正透過樹縫照進來,說,“你看,我的心胸不是這縫隙,而是這縫隙背後的藍天”。女孩,微笑地點點頭,“我的心胸,不是這縫隙……”。

清華附小在尋找愛國主義教育的自由的、體驗的、富有審美雅趣的教育路徑,使得道德修養、人格塑造變得自由浸潤兒童心靈,賦予審美氣質。

此次《丁香花開》校史劇新聞發佈會給公衆呈現的是校史劇的三大看點:

第一,《丁香花開》是學校向祖國抗戰勝利及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週年獻禮的校史劇,將核心價值觀自然地融入學生生活及血液中。

第二,《丁香花開》是學校辦學使命、“1+X課程”建設所傳承與守正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命脈,將作爲清華少年生命的胎記、精神烙印、責任的擔當!

第三,《丁香花開》某不僅在全國公演,還會向世界傳播。讓世界更好地感知中國、接納中國、圓夢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