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我,千萬別請四川人吃火鍋

在川蜀大地,落地直奔火鍋店的做法,只適用於一般的打卡觀光客

四川人民心底執念的第一美食,另有他物。

外地遊客高呼“四川火鍋yyds”時,專注美食的當地人正在全家動員灌香腸

最近,四川各地都出現了大家上街排隊反季灌腸的奇景,四川連人帶腸,衝上了熱搜。

圖源:新浪微博

圖源:中國新聞

圖源:中國新聞網 / 早起排隊灌腸的市民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疑惑,香腸這種街邊超市隨手就能買到的東西,何必弄得如此大張旗鼓?

01

香腸,四川人心裡的美食頂流

只有深入過本地生活的人,才知道香腸在四川人心裡的地位有多高。

本地人來說,火鍋可以不常吃,但自家廚房裡要是不掛上幾串香腸,就是嚴重的川籍失格

圖源:中國新聞網

在這裡,衡量大戶人家的標準不是幾套房幾輛車,而是香腸儲備的殷實程度。

圖源:中國新聞網

這種在自家陽臺上豪放曬腸的氣勢,不亞於古時候沙場秋點兵大將風度

圖源:新浪新聞

四川人走到哪裡,香腸就跟着曬到哪裡,大街小巷都瀰漫着勾人的香腸氣息。

圖源:中國新聞網

不論是小區樓下的籃球框,還是淡季停用的游泳池,都可以是醞釀美食的絕佳舞臺。

圖源:天府早報 / 酒池肉林不過如此

即便住在學校宿舍,也要拿紅白相間的香腸精心裝點,聲明籍貫的同時還能向外地同學安利家鄉美食。

圖源:微博@四川大學

可香腸在外邊掛的久了,難免會遭人惦記。

因爲實在太香,晾在戶外的腸很容易被小偷盯上。

“四川香腸被盜”的案件,時不時就會登上本地新聞,引起羣情激憤。

圖源:平安成都

不光是人惦記,有時候飢餓的動物也會順手牽”腸“。

平時瀟灑自由的動物,也抵抗不住四川香腸的絕味誘惑,它們使出渾身解數,只爲吃口香腸。

圖源:微博@囧華咪咪

爲了守住自己的美食自由,四川人們動用一切力量,發起”香腸保衛戰“。

原本用來看家護院狗子臨危受命,強忍着口水,開始學習保衛香腸的新技能

圖源:漩渦新聞

段位更高的香腸守衛,還專門給香腸安排上360°無死角監控。

圖源:成都頭條

很多四川爹媽一有空,就會坐在監視器的屏幕前嚴防死守,畢竟逢年過節,丟錢事小,丟腸事大。

更有觀察敏銳的家長,發現饞貓就藏在家庭內部,印證了那句流傳到今的俗語:千防萬防,家賊難防。

小時候會偷啃家裡掛着還沒風乾的香腸,家裡老人以爲有老鼠,盯着守了好幾天,發現那個老鼠就是我本人……”

“想起小時候一羣小屁孩爬圍牆去鉤別人家的香腸,就是爲了能跑到荒郊野外烤着吃。”

在香腸教育上,四川朋友真正做到了從娃娃抓起。

圖源:成都商報

02

在四川,吃香腸是最大的正經事

中國的香腸創始於南北朝前,根據東魏時期的《齊民要術》記載,當時的“灌腸法”已經非常接近如今的香腸製作方式

“取羊盤腸,淨洗治。細剉羊肉。細切蔥白,鹽、豉汁、姜、椒末調和,令鹹淡適口,以灌腸。”

之後的千百年裡,因爲各地加工方式不同,生出很多派系

一方水土養一方腸,如今最主要的派系分別是:浙味廣味川味三足鼎立。

關於川味香腸的由來,有一個有趣的說法,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遊經來蘇(今重慶來蘇鎮)時遇到一位在鄉野竹筒烤肉的老翁,濃郁的肉香讓蘇東坡心心念唸了很久。

後來他不斷鑽研,用豬腸衣代替了竹筒,改進出川味香腸。

不同於清新甜香的廣式和油而不膩的浙式,四川腸的口味和四川人身上的“熱情奔放”如出一轍。

取肥瘦三七開的本地土豬肩肉切塊,佐以二荊條辣椒和手擀花椒粉等配料,用刀切下去瞬間就有滋滋紅油外冒,吃起來香辣酥麻,讓人口舌生津。

圖源:Pinteres

但你要以爲四川香腸只有麻辣一條路可走,就真需要打開格局了。

吃不慣辣的四川人(沒錯,這類人的確存在)也會選擇五香味作爲候補,雖然沒有花椒和辣椒的激情碰撞,但那陣深入骨髓的香卻依然揮之不去。

此外,還有腦洞大開的燒烤味、花生味、怪味兒,滿足一切對香腸的想象。

重慶街頭的香腸私人定製業務

千百年來,四川香腸已經融於人民的生活,自稱“好吃嘴”的四川人對於它的吃法也是頗有心得。

在四川人眼中,香腸是美食界最百搭的食物,幾乎可以和任何食材完美適配。

圖源:微博用戶@胖虎鯨

水蒸、燒烤、燜飯,當然也少不了放進火鍋裡涮一涮,雙重刺激,快樂翻倍。

甚至有些四川的西餐廳用到的配菜都不是火腿,而是地地道道的四川麻辣香腸。

圖源:微博用戶@zkwmy

圖源:Pinteres

川味香腸不僅是本地人心中永遠的白月光,也是許多外省人的心頭好。

“愛死四川香腸了,好好吃,我懷疑我上輩子就是一根香腸。”

“我今晚吃了三碗燜飯,要命的麻辣香腸,讓人吃飯時徹底失去理智。”

不管你來自何方,身處何地,只要發自內心地喜歡過麻辣鮮香的川味香腸,就可以是一位精神四川人。

03

四川香腸,不只是腸

在四川,灌香腸可以說是春節最隆重的準備儀式,因爲這往往要發動全家的力量才能順利完成。

特別是在農村,整道工序是從殺年豬開始運作的,之後的清腸衣、醃肉餡,再到最隆重的灌香腸環節,都是大型的家庭團建現場。

灌好的腸還是疏通人情往來的硬通貨,要是走親戚時拎的年貨裡沒有自家做的腸,根本不好意思登門拜訪。

圖源:Pinterst

對於出川在外的遊子來說,分享香腸是他們打入新集體的最好方式。

一個四川人對你最大的認可,就是對你說上一句:“今年我媽老漢自己做的香腸臘肉,給你分一點。”

圖片圖源:微博用戶@Jingahaha

宿舍舍友,公司同事,嘗過一次四川麻辣香腸後,無一例外都會成爲川腸鐵粉

“上鋪的兄弟經常半夜蹲我牀沿邊看着我,被嚇醒後又支支吾吾不敢看我自個爬上去了。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是想偷我放枕頭旁邊的四川麻辣香腸。”

圖源:微博用戶@Jingahaha

麻辣香腸對四川人來說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無可替代的情感寄託,是在外漂泊的人們日思夜想的銷魂一口。

圖源:微博用戶6526423086

對於離家更遠的海外留學生,四川香腸更是一種求而不得的鄉愁

因爲很多國家海關拒絕肉類入境,爲了吃四川香腸,他們只能研究自制。

打入當地留學生羣最快的方式就是說一句:我有香腸,川味,麻辣,誰要?

川籍留學生中的佼佼者,憑着一手看家的灌腸本領在國外成功創業,成了家鄉美食傳播大使。

圖源:Youtbe@Getting Hot With Hui

四川香腸,就這樣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用它獨有的溫度慰藉了五湖四海的遊子,在失意頹靡的時給他們送去了鄉味的溫暖。

紀錄片風味人間》中有這樣一段關於香腸的描述:

內秀於心而藏拙於外,奇妙之處最適合跟至親一同分享,無需高明的手段和複雜的佐味,或蒸或煮,能烘雲托月,也可自成篇章。”

圖源:紀錄片《風味人間》

的確,對漂泊在外的人來說,不論多麼奇招百出的美食,都只是花花世界裡的臨時果腹之物。吃遍五湖四海的美食,心裡最掛念的還是家中親人親手烹調的食物。

因爲那纔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