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險綜合改革後保費下降近三成 車主省錢又安心

車險綜合改革後,投保費用下降,保障更加全面

保費下降近三成 車主省錢又安心(財經眼)

本報記者 屈信明

機動車輛保險是我國財產險領域的第一大業務,事關億萬車主的切身利益。2020年9月19日,車險綜合改革正式實施,涉及強險改革、商業車險改革等多個方面。改革後,車險保障、定價等方面有哪些變化?怎樣更好發揮車險的風險管理與服務功能?如何進一步規範車險市場秩序?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交強險責任限額提升,商業車險保障更加全面

春節前,浙江台州市路橋區居民彭博遇到了一件煩心事。一天早晨,他準備開車上班時,發現停在院子裡的汽車前擋風玻璃出現了多條裂紋,維修費用將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雖然他投保了車輛損失險主險,但並未投保作爲附加險種的玻璃單獨破碎險,按以往的經驗,這筆錢恐怕得自掏腰包了。

彭博立即向保險公司諮詢,卻得到了出乎他意料的答覆。工作人員告訴他,他的車輛於2020年12月31日續保車損險,按照當年9月19日車險綜合改革後的規定,新的車損險主險增加了玻璃單獨破碎、機動車全車盜搶、發動機涉水等保險責任,因此他投保車損險主險即可享受相關理賠服務。

“保險公司承擔了玻璃更換費用1.15萬元,這可幫了我大忙。”彭博說,以後只需購買車損險主險,就能享受到更全面的保障,免去了專門選購附加險產品的麻煩和支出,這讓他十分滿意。

不僅如此,本次車險改革後,商業車險產品在擴展保險責任的同時,還取消了事故責任免賠率、無法找到第三方免賠率等免賠約定,爲消費者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保障服務。

與彭博一樣,不少車主都對此次車險綜合改革豎起大拇指。記者瞭解到,此次改革後,保障只增不減、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給消費者帶來了較大實惠。在促使商業車險保險責任更加全面的同時,本次改革增加了駕乘人員意外險產品,同時增加了代送檢、道路救援代駕服務、安全檢測等車險增值服務,使得以往車險產品同質化競爭情況有所改善。此外,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在監管部門支持下,保險行業將示範產品商業第三者險責任限額從5萬元至500萬元提升到10萬元至1000萬元,更好保障第三方權益

“提升商業第三者險責任限額,有利於更充分地滿足消費者風險保障需求,更好發揮經濟補償和化解矛盾糾紛的作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說。

銀保監會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車險綜合改革後,第三者險平均責任限額從90萬元提升至125萬元,商業車險投保率從83.8%上升到89.2%。

除了商業車險,用於保障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權益的交通事故強制責任險,也在本次改革中得到全面優化。爲更好發揮交強險保障功能,監管部門將交強險總責任限額從12.2萬元提高到20萬元,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萬元提高到1.8萬元。無責任賠償限額按照相同比例進行調整,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000元提高到1800元。

“交強險責任限額得到明顯提升,能夠爲廣大車主提供更堅實的風險保障。”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龍說。

車險產品市場化水平提升,費率調整更好發揮“獎優罰劣”作用

“不僅保障多了,保費也下降了。”這是車險綜合改革後,不少車主的真實感受。

不久前,浙江杭州市民盧先生爲自己的轎車續保時驚喜地發現,雖然增加了保障責任和保額,但保費反倒降低了不少。

“省下來的錢夠加好幾箱油,保費優惠看得見摸得着。”盧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他的車輛未發生交通事故,今年交強險保費維持30%優惠幅度不變,仍交665元。而在商業車險方面,今年一共交了3034.69元,比上一年少了約1600元。

保險公司工作人員還告訴盧先生,根據改革後的規定,如果行駛記錄持續良好,明年商業車險保費有望進一步下降。

也有消費者反映,最近續保車險時發現保費增加了。業內人士分析,這可能是車輛上年度出險較多且已獲保險理賠,導致費率上浮,保費上升。

郭金龍說,本次改革有效提升了車險產品市場化水平,費率調整將更好發揮“獎優罰劣”作用,有利於促進車主進一步增強交通安全意識,改進駕駛習慣,降低事故發生率。“車險的風險防範和社會管理功能將得到更好發揮,這無論對車主還是行人來說都十分重要。”

在交強險費率方面,此次改革結合各地區交強險綜合賠付率水平,制定了5套差異化的交強險保費費率調整方案,進一步優化了道路交通事故費率浮動係數。此外,對於輕微交通事故,有關部門鼓勵當事人採取“互碰自賠”、在線處理等方式進行快速處理,並研究不納入費率上調浮動因素的方案。

“以往,交強險基礎費率全國統一,但不同地區的交強險賠付率存在較大差異。此次改革體現了區域費率差異化,有利於更好保障有良好駕駛習慣的車主權益。”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說。

銀保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車險綜合改革後至2020年11月8日,全國車輛平均投保費用由3700元下降至2700元,平均降幅爲27%,全國89.9%的消費者車險保費下降,其中保費下降幅度超過30%的消費者比例達到67.3%。

進一步減少無序競爭,規範車險市場秩序

近年來,車險營銷的過度競爭導致一些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出現,本次改革對症下藥,試圖破解消費者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促進車險市場規範健康發展。

北京市民孫女士一直以來都直接到保險公司投保車險,認爲這樣減少了中間環節,價格會更便宜。一次偶然的經歷讓她大跌眼鏡,4S店代理銷售的車險價格居然比保險公司還要低。“要‘賺差價’的中間商,難道會賠本賺吆喝?”孫女士十分不解。

記者瞭解到,在車險市場上,中介渠道銷售價格低於保險公司直營價格並非偶然現象,而中介往往還都能從中賺錢。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車險產品銷售各方中,受相關規定約束,保險公司直營渠道不允許大幅度降價。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保險公司爲擴大業務量,便通過給予中介渠道高額費用來加強營銷,已經從保險公司手中賺到好處的中介方,自然能以更低的價格銷售車險產品。

“羊毛出在羊身上,在這種營銷模式下,保險公司的高額營銷成本,最終還是會以各種形式由消費者買單。”郭金龍說。

針對這些現象,此次車險改革合理下調了用於車險營銷的附加費用率,引導行業將商業車險附加費用率上限由35%下調爲25%。專家認爲,這有利於降低一些銷售領域過高的費用水平,更好地釋放車險產品降價空間,同時能夠促使保險公司更加註重保險產品創新,以產品品質贏得市場認可。如此一來,無序競爭等現象將進一步減少,車險市場將更加規範、健康。

以往,一些中小財險公司付出高額營銷費用參與市場競爭。此次車險綜合改革鼓勵中小財險公司優先開發差異化、專業化、特色化的商業車險產品,優先開發網銷電銷等渠道的商業車險產品。專家認爲,這有利於引導中小財險公司將營銷成本轉移到產品開發當中,爲不同需求的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服務。這也有利於打造更健全、多層次的車險市場體系。

“從投保渠道角度看,此次改革規範了中介渠道的經營,並鼓勵發展線上渠道,讓消費者購買車險更加方便、快捷,有利於提升消費者的獲得感與認同感。”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孫建平說。

如今,廣大車主在選擇投保公司時,對保險公司服務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災害預警、事故救援、理賠效率等都是重要考慮因素。對此,此次改革提出支持保險行業加強新技術研究應用,運用生物科技圖像識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提升車險產品、保障、服務等的信息化、數字化水平。同時積極推廣電子保單制度,爲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車險承保、理賠等服務。

郭金龍認爲,這些新技術的研發應用既有利於提高車險服務水平,也能有效降低保險公司運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從歷史經驗看,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對保險行業發展影響巨大,車險綜合改革方案反映了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要求,保險公司應抓住機遇,加強技術研發應用,讓車險服務更具‘科技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