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李奕:面向國家對未來人才的需求,着力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編者按:近年來,北京市教育系統聚焦學生的實際獲得,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努力讓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學生,爲全國教育改革發展探索了重要經驗。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做客人民網,圍繞北京市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新高考改革等基礎教育領域的探索經驗,以及如何推進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等話題進行了深入解讀和分享。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接受人民網專訪。
負擔減輕是一個系統工程
人民網:教育部日前發文強調,要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在落實這項工作方面,北京市目前主要有哪些舉措?
李奕:中小學生如何減負,一直是教育改革當中探索的重要話題。特別是今年以來,從中央到教育部對減負的問題高度關注,特別關注孩子在學習過程當中的實際感受,也出臺了相應的措施。
北京市在這方面積極地進行了一些探索。比如,在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的整體部署上,我們實際上是多措並舉,共同發力。
一方面是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着力讓課堂內、校內的教育供給效率更高,儘量壓縮作業,提高作業的質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另一方面,在校外培訓機構如何去選擇、如何去治理、如何去引導方面,我們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現在正針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教師資質問題、預付費問題,還有超綱、超標準教學等問題進行規範化治理。在這方面我們也出臺了一些實驗性的舉措,並取得了初步成果。
實際上,我們真正想要實現的負擔減輕,並不是以犧牲學生的學業質量、效率爲代價,而應該是在減負的同時還要增效。這需要我們在當前的發展階段,調整教育供給側的結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
人民網:在提高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效率等方面,北京市今後一段時間將如何繼續發力?
李奕:在完成、鞏固好現有的一系列舉措的基礎上,我們下一個階段要把研究的重點、落實的重點放在中央教育評價改革的落實方案和具體措施上。比如如何評價學校、如何評價老師、如何評價學生,這裡涉及到對老師教學的績效、效率和成果的評價,對一所學校的辦學成果的評價,對一個學生五育並舉、各個方面發展評價的方法、手段和標準等問題。
這些評價標準的調整,也會對當前進行的負擔減輕,包括課內課外整體教育的協調,起到關鍵性的引導作用。實際上,有什麼樣的評價標準就有什麼樣的教育供給。教育供給的達標程度也需要看實現的途徑,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發揮一線黨員作用
更多關注學生的實際獲得
人民網:我們瞭解到,北京市近兩年啓動了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請您介紹一下有什麼特點?目前相關的推進情況如何?
李奕:一直以來,我們雖然在基礎教育階段談的是校長負責制,但在整個教育的管理和發展方向上,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定落實黨對教育工作的各方面具體要求。
在當前這個新的階段,爲什麼進一步強化這個要求?在教育的目標上,教育不僅僅是民生,更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不僅要爲孩子的學習成長和“各得其所”服務,更要爲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需求服務。因此,我們必須要強化黨對教育改革、對教育發展的全面推進和領導。
從去年開始,北京市在全市推進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現在有四個試點區。我們強調的是,在基層學校的黨組織如何更好發揮作用?除了“三會一課”等基本組織建設和保障外,在當前教育改革面臨的最突出、最熱點、最難點問題和人民羣衆最急需的問題上,黨組織應該如何發揮作用?
根據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我們推進落實“雙帶頭人制度”,即要讓優秀的黨員成爲骨幹教師、學科名師,也要讓業務當中最骨幹的老師在基層支部當中發揮更堅實的作用。
通過將近兩年的建設,我們看到,在減負過程中,在新的中、高考所帶來的教育教學難點的挑戰中,一線黨員教師和基層黨支部發揮了巨大作用。通過黨組織強力的推進,許多難題得到了很好的化解,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有更多的實際獲得。
人民網:我們知道從2020年開始,北京市正式實行新高考改革,有一個制度叫等級賦分制,劃分爲五個等級――從A到E的等級。當前已經進入2021年全國高考的倒計時階段,在北京市新高考實行一年以來,它有什麼樣的效果?
李奕:北京市新的高考方案是完全落實國家教育部總體部署的高考方案。去年雖然高考、中考延期舉行,但是考試試題的命制和錄取招生組織工作都進行得很順利。
從目前來看,有幾個點值得關注。一方面是整體的考試錄取平穩有序。實行等級賦分制之後,學生可以選擇最優勢的學科參與錄取和競爭。對於每個孩子來講,不僅平行錄取當中每一分都得到有效運用,學生選科的方向和特長,也得到了相應的滿足。去年,新高考在方案的落實和錄取的結果上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廣泛認同。
再一點,北京新高考在命題上也很好體現了平穩過渡的性質,命題的分數和技術的把握也非常好。
另一方面,在命題的情境和創設、素材的選用和價值觀的引導、引領上發揮了特殊的作用。各科試卷的命題廣泛結合國家、民族的發展趨勢,結合城市發展的需求。素材的選用和情境的創設,體現了時代的特點,讓孩子們在答題過程當中不是簡單的死記硬背,而是在新的問題、新的情境當中學以致用,在考試過程中也能夠深化對國家、對地方、對家鄉的理解和情感。
2021年的高考將如期舉行。各個學校對初三和高三,特別是高三的畢業年級也有特殊的複習設計和整體引領。可能每個孩子的複習進度都做了相應的調整,這和去年是不一樣的。今年仍然會保持命題考試各個方面規範化建設的平穩性,發揮去年優勢,繼續積累經驗。
主動對接國家、民族對未來人才的需求
以首善標準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
人民網:提到北京會經常提到四個字“首善標準”,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就北京而言,您覺得如何以“首善標準”來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
李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是“十四五”規劃提出來的總體要求,從北京教育的發展規劃來談,總體來說有五個方面:
第一,在“四個中心”的功能建設上、提高四個服務的水平上實現更大的突破。北京城市未來建設主要圍繞“四個中心”來進行。從教育行業來講,“四個中心”的建設要以教育爲基礎,需要有相應的專業人才來支撐和守護。所以,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要認真研究“四個中心”的功能建設和服務的水平。
第二,在滿足北京市市民更充分、更高質量的教育需求上實現更大的突破。特別是圍繞着“七有”“五性”,北京市建立了“接訴即辦、未訴先辦”的管理體系。我們要知道家長、孩子對教育的需求,更要知道國家、民族對未來人才的需求,把這兩個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地引導社會各界形成合力。
第三,在適應科技發展、促進育人方式變革上實現更大的突破。現在社會的發展速度非常快,特別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教育場景和教育的形式加速發生了轉變。比如在線教育中,學生更廣闊地集納教育資源、學習知識。所以,在構建整體的教育體系當中,更要關注校內和校外的結合、線上和線下的結合,以及更廣義的教育資源觀和環境觀的構建問題。可能傳統學校的圍牆、教師的身份、學校的圖書館和實驗室已經不能再限制學生的認知和學習來源。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能夠集納更多的資源、發揮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體系性構建,爲孩子提供適合且高效的教育供給,是一個重要的命題。
第四,在構建開放融通充滿活力的發展局面上實現更大的突破。特別是系統內和系統外資源的融通,包括深化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面向新的高質量教育體系構建也要有特殊的設計。
第五,在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構建更加科學高效的教育治理體系上實現更大的突破。在評價改革當中,要系統地梳理大中小幼,包括不同學段和不同類型的評價指向,方式和指標上應該怎麼進行有機梳理,爲孩子提供更優秀的教育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