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深耕不輟,北林大生物學理科基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2020年9月,北京林業大學生物國家理科基地班迎來了新一屆學生。36名經過嚴格選拔脫穎而出的年輕學子,開啓了他們求索之路。

1997年,瞄準森林生物學國際科技前沿,面向生物科學技術發展重大需求,北京林業大學成立生物學國家理科基地。作爲全國林業院校中唯一的生物學國家理科基地,23年來,走出了一大批具有紮實森林生物學基礎知識、全面科學素養、寬廣世界胸懷和深厚家國情懷的拔尖創新人才

生物學國家理科基地班的建設模式有何特點?在生物科學、生物技術人才培養方面積累了哪些經驗?記者日前採訪了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林金星

培養高端人才 既要頂天也要立地

“學院的定位就是培養高端人才。”基地主任、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林金星教授這樣介紹道。

“基地的發展建設從起始就高標準、嚴要求,既要頂天:面向國際學科前沿、加強森林生物學基礎研究;又要立地: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培育新品種、開發新產品,力爭成爲國際一流的‘森林生物學領軍人才培養基地’。”

爲保障生物學國家理科基地人才培養工作科學、高效運行,北京林業大學率先採取了“大類招生,分類培養,滾動分流”的人才選拔與培養制度,實施小班授課,首推科研導師制,構建了全程一對一指導大學生從事科研訓練的育人模式。

“在這樣的制度下,身邊的同學都非常優秀。學院爲我們本科生提供了多方面的參觀實習機會,使得大家都較早地明確了科研興趣與方向。” 2019屆畢業生宋雨桐說。

科研與成長並重 實行雙重“導師制”

林金星介紹,基地班首推的科研導師制是“以科研帶實踐教學,以實踐教學促科研”的研究型實踐指導方法。

“基於教師和學生雙向選擇的方式建立一對一的導師制科研訓練模式,學生在導師指導下了解、掌握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申報科研訓練項目,科研能力得到系統提升。”林金星說。

同時,以科研立項爲載體,在導師指導下,組織學生申報國家級、北京市、校級院級科研訓練項目,通過申報-立項-實施-中期報告-結題報告-發表論文等過程,系統訓練學生的科研能力。

生科18班學生王偉奇告訴記者,基地班爲每位同學配備了科研導師,讓同學們有機會提前進入科研實驗室接觸科研項目。在導師的指導下,班內同學的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參與率達到100%,且多次斬獲國內相關學科競賽獎項。

探索“三位一體”模式 思政教育重實踐

延伸了“科研導師制”的做法,基地班還實施全員參與的“成長導師計劃”,爲每一位學生選定一位成長導師,密切關注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發展,將學生思想引領工作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林金星表示,這一“導師制”更加註重思政過程,將思政元素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讓學生在通過耳濡目染激發學術興趣和創新能力同時,增強爲實現“有山皆綠有水皆青”的目標而勇攀科學高峰的歷史使命感

在學生的思政教育方面,基地班率先推行思政課程、思政實踐和思政導師相結合的“三位一體”教育模式。

除系統講授思政課程、依託“成長導師計劃”聘請思政導師外,基地還強調通過實踐培養學生主動積極擔當主體意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記者瞭解到,思政實踐要求學生每年參加不低於一個月的社會調查,或參加關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生態建設相關的生物學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或體現國家重大戰略意圖的科技攻關項目。

“我們積極參與各項學術沙龍、社會實踐活動和野外實習等,這也正印證了‘重實踐’的理念。”王偉奇說。

因材施教 “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

林金星介紹,北京林業大學在拔尖創新基地人才培養模式中,提出了探索書院制、導師制、學分制小班化個性化、國際化“三制三化”交叉融通的創新育人路徑

據瞭解,生物學理科基地班的專業課大多采取小班單獨授課的模式,並與翻轉課堂等創新的教學方法結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倡導個性化培養方案設置,根據學生興趣、思維特點和發展目標定製課程,並進行個性化指導。

王偉奇表示,當遇到問題時能夠第一時間與任課教師充分溝通,老師的精力也恰能關注到班上的每一位同學並能有針對性地爲同學進行指導,這種合理的師生配比使得學習更高效了。

在國際交流合作方面,與其他專業人才培養中單純採用將學生“送出去”的做法不同的是,生物學理科基地班採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模式。林金星表示,通過借鑑學院中加合作辦學資源、探索“中外雙導”的聯合導師制模式、舉辦“學術大師綠色講堂”和暑期學期、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國際專業競賽或在國際林業聯合會年會等學術會議中報告自己的研究進展,促使學生與國外學術大師深度接觸,拓展、拔尖學生跨文化理解溝通能力。通過校內外學科交叉和雙向國際教育與學術交流,奠定“廣博知識”,形成“國際視野”,培養“卓越能力”。

數十年深耕不輟 新時代搶抓機遇

多年來,生物學理科基地人才培養取得了豐碩的成績。數據顯示,23年間,基地班每年畢業30餘名森林生物學特色人才,從這裡走出去的學生,就業率保持在100%,平均讀研率高達90%以上。迄今,600餘名畢業生中,大多已成爲活躍於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信息等領域的中堅力量。

然而,面對不同時期下的國家經濟建設需求和國際標準,如何緊扣學校定位,強化“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一流本科”的辦學使命,如何適時調整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強化與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林金星坦言,仍任重道遠。

近年來,生物經濟正在加速成爲繼信息產業之後的新經濟業態,成爲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林金星表示,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爲搶抓機遇,加快學校生物學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升級,主動探索人才培養新路徑,基地班將以“樑希書院”作爲北京林業大學森林生物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教育實體,立足國家理科基地班建設,輻射統籌國內外林學風景園林學、生物學、植物學等一流學科專業優勢資源,打造具有北林特色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孫競 實習生倪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