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發佈 京深滬位列前三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城市競爭力研究中心近日發佈的《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20》顯示,我國城市科技創新力明顯增長。在我國289個樣本城市中,北京市以0.8741的高分領銜深圳上海以0.7798、0.7443分列二三位。

報告對我國14個規模較大的城市羣科技創新發展水平進行評估結果表明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羣處於第一梯隊,大幅領先於其他城市羣。長三角城市羣內27個城市中,24個城市進入100強榜單,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等4個城市處於前10強,無錫合肥寧波常州等4個城市處於20強。

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關成華表示,除了第一梯隊三大城市羣外,位列第二梯隊的長江中游城市羣、山東半島城市羣、成渝城市羣和海峽西岸城市羣的中心城市正着力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謀劃佈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力求在科技創新發展中搶得先機,成爲中國城市羣創新發展的第四極。

但關成華也指出,雖然部分區域科技水平增長較好,但我國大多數城市的科技創新發展指數處於較低水平區間。報告顯示,我國城市2020年科技創新發展指數均值爲0.332,中位數僅爲0.2948。僅有102個城市的科技創新發展指數高於均值,有187個城市低於均值,多達222個城市創新發展指數仍低於0.4。

同時,南北差異分化加劇,20強城市、50強城市中,東南區域均佔據半壁江山。報告顯示,從城市口徑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地質勘查業從業人員數來看,東南區域虹吸效應顯著,其他區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科技人才流失。289個城市中,科技領域從業人數增加最多的三個城市依次是深圳、上海、保定,依次是26836、23432、15677人。東南區域人才增量最高,東北西北、中部、西南四個區域出現科技人才負增長。其中東北科技人才下降3.5萬人,全國佔比下降0.8個百分點。

對此,關成華表示,下一步,各地推動科技創新,需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不斷提升科技服務能力,促進現有科技成果的轉化,還需加快提升科技創新治理能力,形成科技研發的需求導向,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發展質量

他指出,目前來看,創新資源、創新環境、創新服務和創新績效四個一級指標維度上創新環境平均得分0.930,但創新資源均值僅有0.166,大幅度落後其他維度的指標,這表明中國的城市整體上創新的資源是不足的。

他建議,未來應持續加大開放力度,與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尋求利益共同點,利用新的國際經濟合作機制加快在細分領域構建創新共同體,以全球的視野優選創新人才,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着力提升城市國際科技合作和創新資源水平。(記者 樑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