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硬核科技 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專訪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題:專注硬核科技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專訪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

新華社記者高亢、謝希瑤

十年磨一劍。

對小米來說,營業額超2058億元,躋身世界500強企業產品全球50個國家地區智能手機市場佔有率達到前五……從起步至今的十年,見證不凡的跨越。

一家本土科技企業,走出了怎樣的創新發展之路?新華社記者專訪了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

果敢應對 逆市上揚

“受疫情等原因影響,我們今年2、3月的產能只有目標產能的20%至30%。”雷軍告訴記者,當時他非常焦慮。

面對困難和挑戰,小米果斷推出強有力的應對措施:爲合作伙伴提供緊缺的口罩和各種防疫物資;小米自掏腰包幾億元,並派駐多支團隊到各個合作工廠一線,和當地政府部門齊心協力,推動復工復產進程

“我們手機行業與做‘海鮮’生意相似,手機做出來,不可能放半年不賣。”雷軍坦言,在推動恢復產能後,新品如何推廣、銷售成了新難題

“開拓思維,與時俱進,探索新模式。”雷軍提出小米要突破傳統思路,在疫情背景下,在行業裡率先舉辦了線上直播新款手機發佈會,以創新舉措提振行業信心

小米公佈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爲316億元,銷售手機2830萬部,穩居全球前四。小米手機在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市場佔有率排名前五,在25個市場排名前三。

小米應對疫情的各項舉措、嶄新商業模式技術創新展現出強勁韌性,雷軍的“海鮮”生意——小米智能手機業務實現全球市場穩健增長。

消費者認可給了我們更大信心。”據雷軍介紹,今年發佈的小米10及其至尊紀念版都取得很好成績,同時也證明了本土手機品牌也有足夠的品牌影響力和技術實力進軍高端手機市場。

在硬核科技上突圍

“以技術爲本、性價比爲綱、做最酷的產品”,這是雷軍提出的小米三條永不更改的“鐵律”。

“小米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科技創新,我們在‘死磕’硬核科技上下了很大的工夫。”據雷軍介紹,目前,小米自有的研發人員已超過一萬人。去年小米成立集團技術委員會,今年已爲研發投入超過一百億元人民幣,以後每年都會以一定比例增加投入。

據介紹,小米北京科技園內,有117間實驗室,其中部分手機實驗室可以自動模擬全球最領先的25個運營商和各個國家的網絡環境,不出園區即可測試全球通訊網絡和進行相關研發創新。

雷軍認爲,手機相機技術將是未來行業競爭重要領域之一,小米在法國、日本、芬蘭等國家設立了研發中心,“哪裡有人才我們就設到哪裡去。”

“硬核科技上突出重圍,就是要讓我們的技術可以在世界舞臺上‘秀肌肉’‘秀實力’。”雷軍表示,經過3到4年的努力研發,小米10至尊紀念版手機的相機評分在全球最權威的第三方評測機構榜單上已排名第一,小米手機120倍極致變焦科技讓中國技術在全球面前“秀”了把肌肉。

“硬核、酷炫”是雷軍追求的風格。小米多年來持續探索屏幕無線充電、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技術領域創新,僅在全面屏領域就申請了超過一百項技術專利。同時,今年還推出了全球首臺量產的“透明”電視,並在生態鏈上跨界發佈了酷炫好玩的“蘭博基尼”電動卡丁車

“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幾年國貨產品正在逐步變好,小米把產品質量和體驗做好,有朝一日消費者可以‘閉着眼睛’買小米是我們的目標。”雷軍介紹說,目前,Redmi的98寸MAX智能電視,至今需求火爆、供不應求,與嶄新的技術、充滿中國元素的個性化體驗和過硬的質量息息相關。

瞄準未來佈局智能製造

“我們先用互聯網+製造的方式做了手機,成功以後用同樣的思維做了其他產品。現在轉戰到設備領域,直接賦能製造。”雷軍說,他希望通過自主創新將工業機器人綜合使用成本降到目前的十分之一,推動工業機器人普及。

三年前,小米從專注互聯網代工生產模式,開始向製造端滲透,積極探索佈局智能製造。目前,小米第一代智能工廠已交付使用了半年。該智能工廠能夠每年生產一百萬臺高端智能手機,已成爲目前手機工業裡領先的自動化生產線。

“小米智能工廠其實是我們新材料、新工藝以及高端產品的預研工廠。”雷軍告訴記者,等新技術和工藝成熟後,小米可以開放給全行業賦能製造業,把互聯網思維用到設備領域,有望大幅度降低智能製造硬件設備等成本。

“過去十年是移動互聯網的十年,與偉大的時代同行是一個創業者最大的榮幸,我們趕上了大好時代。”雷軍坦言,小米能參與推動移動互聯網發展,能參與推動智能手機和新國貨發展,“這是時代給我們的機會。”

雷軍表示,近年來我國營商環境持續快速優化,“作爲一個民營企業家,我的感受特別明顯。”他說,要實現持續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創新氛圍和堅持自主創新是必由之路。

“中國製造正向中國‘智’造邁進,我們的產能是爲全球準備的。”雷軍表示,如何激發內生動力,將中國產品和產能推廣到全世界,是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堅持自主創新,推動全球化進程,將有助於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