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 “賦能”鄉村振興

圖爲非遺絕技展示。 瞿宏倫

中新網貴州丹寨5月16日電 (記者 張偉)5月16日上午,週末的貴州丹寨萬達小鎮熱鬧依舊。

百燈之首、燈中之王”的奉賢滾燈、源於宋元唐宋時期的撂石鎖、“中國戲劇界活化石儺戲中的“刀山火海”等非遺絕技的展演讓山東遊客張好朋大呼過癮,“沒想到能在丹寨欣賞到真麼多中國非遺文化精髓,讓人大開眼界,下次再有機會會帶小朋友們一起來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5月15日至23日,第二屆中國丹寨非遺周的舉辦再次讓丹寨成爲焦點。丹寨是中國“非遺之鄉”,有非遺項目145項。突出非遺特色的丹寨萬達小鎮,經營業態中非商戶佔比超過70%。丹寨萬達小鎮開業4年來,遊客超過23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過120億元(人民幣,下同),成爲推動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典範

此間進行的中國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論壇上,中國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雒樹剛表示,丹寨萬達小鎮是非遺進景區的成功案例,小鎮營造了全要素的非遺環境,將非遺滲透在吃、住、行、遊、購、娛的旅遊全要素之中,讓人們處處感受到非遺、體驗到非遺,同時小鎮提供的非遺產品是符合遊客口味的非遺精品。丹寨萬達小鎮的成功案例爲中國的非遺進景區提供了一個示範。

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蔡紅看來,丹寨萬達小鎮的產業集羣效應和集聚效應凸顯。“這從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非遺和旅遊融合發展對於推動鄉村振興有極大的助力作用。”

圖爲非遺絕技展示。 瞿宏倫 攝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林繼富表示,丹寨屬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核心區,丹寨萬達小鎮是鄉村振興、鄉村扶貧一個很重要的空間,是空間賦能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

林繼富認爲,鄉村振興是以鄉村人民生活爲中心的整體性、關聯性“全面振興”。作爲鄉村優秀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爲“振興”的重要內容。因此,鄉村振興需要非遺,非遺保護傳承、發展創新離不開鄉村振興。需要實現鄉村振興與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的互惠互利、共生互融

中華文化根脈在鄉村,要在鄉村振興戰略中以鄉土藝術建設踐行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呂品田認爲,振興手工和激活民俗是保護非遺、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的根本路徑。“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要正確把握保護與利用的關係,彼此相得益彰的關鍵在於不能把非遺變成旅遊表演,非遺的本質是旅遊地民衆的日常生活,同時還應努力避免外來文化擾動本土文化,發生同質化蛻變。”

古老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不能變得更時尚,能不能走輕奢的路線,能不能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走得更遠?”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非遺要重歸當代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重構功能、重建價值。市場機制在非遺保護和利用中的作用應該歸位,“要相信民衆的文化品位,要相信企業家商業智慧”。

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邱春林則建議,非遺衍生品的開發利用,手工藝品的文化差異,要基於當地非遺核心的一些要素進行開發設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