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普惠金融賦能鄉村振興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數字普惠金融下沉走進鄉村、服務村民,能在刺激需求、拉動消費等方面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數字普惠金融是金融創新服務模式之一,通過藉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和手段,提升了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和可得性。近年來,普惠金融在我國鄉村已經取得長足發展,基本實現鄉鄉有機構、村村有服務、家家有賬戶。然而,與鄉村整體金融需求相比,普惠金融服務仍有一定難點和堵點。爲此,需要進一步優化普惠金融服務模式,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以打破鄉村“信息孤島”,爲推進鄉村振興築牢發展之基。

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離不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工程。在金融科技支持下,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等參與方需要進一步打通、整合農村金融需求主體的金融類信息,打破信用信息壁壘,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這一過程既能夠有效規避農村金融需求方的失信風險,也有利於鄉村形成良好的信用環境。

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離不開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金融機構需要創設特色金融產品以滿足鄉村需求。受城鄉二元結構歷史的影響,我國城市居民和農村村民在生產生活方式上具有較大差異,同時受地區經濟發展程度等因素制約,不同鄉村的金融需求也存在諸多差異。爲此,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既不能簡單照搬城市金融產品,也不能機械複製某種同質化金融產品,而應充分運用數字信息技術,精準剖析、深度挖掘不同地域鄉村的金融需求,推出個性化、定製化金融產品,真正滿足農村金融消費者的需要,提升鄉鎮消費能力。此外,金融機構、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等可充分利用線上資源和線下平臺,協同開展面向農村的金融知識普及,提升農村金融消費者的金融素養,提高他們對數字普惠金融的認知度和信任感。

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還應不斷加強村莊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便利“互聯網+”領域的金融服務“上山下鄉”,提升發展質效。良好的數字基礎設施是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先決條件。近年來,以互聯網爲基礎的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快發展,農村網絡普及率顯著提升。然而,也應當清楚地認識到,在一些偏遠地區,數字基礎設施的投入與使用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數字普惠金融賦能鄉村全面振興,任務艱鉅,利在長遠。在此過程中,尤其需要金融監管部門引導和鼓勵銀行機構大力探索數字化轉型升級,不斷推進農村信用體系等領域的建設,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推動金融活水持續賦能鄉村全面振興。(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 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