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吳志堅: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六大問題待解

《逐夢星空》是本站科技記錄航天逐夢人和航天里程碑事件的新欄目,“逐夢星空,向上探索”,讓我們向着星辰大海不斷挺進。

文 | 御柳

出品 | 本站科技《逐夢星空》欄目組

精彩觀點:

1、探月、探火、載人空間站重大項目都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里程碑。

2、商業航天不是一個領域,而是一種模式機制。商業航天本質上是要通過市場資源配置的方式來發展航天。

3、商業航天參與主體,應該包括原有的體制內組織、有能力民營企業

4、理性看待和尊重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的二八定律,既要積極引導社會金融資本進入航天領域,又要防止資本虛火和虛胖。

5、到2020年年底,全國商業航天企業有300餘家,目前發展態勢可以這麼去概括:國有企業主導作用顯現,民營企業熱情高漲,政策法規加快完善,市場活力空前釋放,資本力量有效激活。

6、中國航天基金會將爲中國航天爭取國際上的支持,在“外層空間”這個“海陸空”之外的第三疆域,爭取到更多的和平利用與開發的空間。

他是誰?

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吳志堅,有着30年的軍旅生涯,轉業後曾擔任國防科工局綜合司司長、系統工程司司長、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兼探月工程中心主任。

正文:

“中國航天基金會作爲我國航天領域對外募捐、接受捐贈的唯一合法慈善公募組織,獎勵爲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取得創新成就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和團隊,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每當問到基金會的事情,吳志堅總是會滔滔不絕。

吳志堅,2017年當選爲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除了忙於組織評選獎勵爲中國航天做出貢獻的有功之人以外,還要組織航天科普宣傳,支持航天人才培養,與中外航天界社會組織進行交流方面的工作。

在獎勵方面,2020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共表彰獎勵了2個創新團隊,271名先進個人。首次設立100萬元的“錢學森最高成就獎”,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榮獲該獎項。

4月24日,在2021年“中國航天日”啓動儀式暨2021年中國航天大會開幕式上,特別頒發了2020年度中國航天基金會獎。中國航天基金會航天“夢之藍”專項公益基金,還給中國探月工程團隊頒發了特別獎。

吳偉仁院士在現場發表獲獎感言,感恩這個偉大的時代,感謝老一輩航天人爲航天事業鋪就的道路,感激探月工程團隊所創造的一次又一次成功。他還特別感謝中國航天基金會爲廣大航天工作者的獎勵和所創造的這次領獎機會。

助力航天產業融合方面,吳志堅一直關注着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中國航天基金會正在做國內首部比較完整的《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報告》相關研究

吳志堅一再強調,商業航天不是一個領域,而是一種模式和機制,參與的主體不分所有制,應包括原有的體制內組織、有能力的民營企業。

在接受本站科技《逐夢星空》欄目專訪時,吳志堅闡述了中國商業航天目前可能面臨的難度、挑戰和矛盾。

以下爲本站科技《逐夢星空》欄目採訪吳志堅的部分內容:

本站科技: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航天取得了很多令人矚目的成就,2021年也是一個航天大年。不僅僅是發射次數,更重要的是近兩年中國航天還取得了里程碑的成績。您認爲中國航天近幾年實現突破性進展的原因是什麼?

吳志堅:2020年,中國航天發展取得了極不平凡的成績。天問一號探測器奔向火星、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嫦娥五號探測器攜月壤成功返回等等,這些都是中國攀登科技高峰、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里程碑,彰顯了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體現了航天精神的傳承力量,展現了中國航天人奮發有爲的精神狀態、實幹興邦的決心意志和不負韶華的時代擔當。

2021年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5週年,回首65年,中國航天人行之不易,用勠力拼搏換來累累碩果。這份收穫源自於航天戰線全體幹部職工的不變初心和全力以赴,源自於全國人民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協同和關心支持。

中國航天基金會於1995年成立。20多年來,始終踐行“爲中國航天事業服務,助力航天,造福人民”的宗旨,獎勵爲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有功人員;組織和支持航天發展戰略研究與學術交流;組織和支持航天人才培養;組織和支持中外航天界社會組織之間的交流;支持航天技術開發和科技諮詢;支持航天產業融合相關活動;宣傳中國航天事業,開展航天科普教育等。

本站科技:2021年我們也看到有很多重大的航天項目在推進,比如載人空間站的發展,載人飛船,天問一號抵達火星、嫦娥探月等等。您最期待哪一個項目的進行?

吳志堅:可以說,探月、探火、載人空間站等重大項目都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重要代表。我曾經擔任過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兼探月工程中心主任,管理過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二號”繞月探測、探測小行星等任務,還管理過嫦娥三號、四號、五號工程立項和技術攻關、火星探測以及深空探測方案的論證。

本站科技:目前,從支撐航天強國這一點上說,中國航天基金會的業務優勢在哪裡?這項事業讓您充滿幹勁兒的原因是什麼?

吳志堅:中國航天基金會接受國家航天局指導和國家民政部的管理,堅持助力航天、服務社會的工作導向,緊緊圍繞人才獎勵、人才培養、科普教育、航天文化與航天精神傳播等,推進各項航天公益活動規範有序開展。作爲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力量之一,中國航天基金會能夠深刻理解目前國家發展航天的戰略,有效整合航天領域國企、民企的資源和社會關心航天的企業和個人的力量,集中力量辦好航天公益。

國內的公益事業和國外還是有很大差異的,國外的財稅制度促使一些富有的企業家以類似信託的方式向基金會捐贈,有很強的經濟考慮。中國航天基金會與之相比更多的優勢是集中力量辦公益的能力、接受嚴格的指導監督和自律。這份規範和自律讓我們越來越多地得到了社會大衆的認可和幫助,彙集了更多的力量,支持航天發展,同時,幫助航天產業應用轉化服務民生。

本站科技:中國航天基金會在中國航天發展上,具體起到怎樣的作用?(可舉例說明)

吳志堅:中國航天基金會爲推動中國航天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最近幾年,更是強化核心主業,着力打造品牌項目,更好地助力中國航天發展。

比如,中國航天基金會設立並組織實施的中國航天基金會獎,這是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管理單位備案,面向航天領域的社會組織科技獎勵,旨在獎勵爲航天事業做出突出貢獻、取得創新成就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和團隊。“獎勵爲中國航天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有功人員”是基金會的立會之本,是我們重中之重的核心業務。中國航天基金會獎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爲在國內航天系統有較大影響的社會組織科技獎勵。目前設有“錢學森最高成就獎”,獎金100萬元人民幣/人;“錢學森傑出貢獻獎”,獎金20萬元人民幣/人;“航天貢獻獎”,獎金5萬元人民幣/人;“航天創新團隊獎”,獎金50萬元人民幣/團隊;“航天國際合作獎”。

比如,中國航天基金會和中國宇航學會結合國家航天日活動,共同主辦中國航天大會,今年的4月24日在南京剛剛舉辦。基金會還支持國際宇航大會在中國的召開;在澳門舉辦航天國際高峰論壇;支持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今年將舉辦第七屆;支持智慧城市高峰論壇、全國研究生飛行器大賽等,以此促進航天學術交流活動。

比如,中國航天基金會提升作爲航天專業智庫的社會影響力。自2018年至今,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指導下,開展航天研究和諮詢工作,爲中國航天事業的不斷髮展提供智力支持。目前已形成《世界航天發展年度報告》《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報告》等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都成爲政府部門重大決策的重要參考、科研機構學術研究的重要支撐、社會各界準確瞭解世界航天發展最新情況的重要窗口

本站科技:剛纔提到了中國航天大會,您一直非常積極的參加和主導着每年一度的中國航天大會,這樣的大會對中國航天事業來說意味着什麼?您對這個大會的期待是什麼?

吳志堅:這要說到基金會助力航天產業融合,助力中國航天國際化這兩項業務。中國航天大會已經是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綜合性行業盛會,基金會通過這個盛會,要打造一個加強學術交流、傳承航天精神的平臺,這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國航天的重要窗口。

中國航天基金會會主辦系列論壇,其中就主辦商業航天論壇,這就體現了基金會積極助力航天產業融合,促進航天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基金會在2019年推動商業航天產業聯盟的籌建,積極與有優勢的軍工院校、研究機構合作,爲行業內外相關企業牽線搭橋;建立航天產業融合平臺,關注並支持商業航天的發展,積極發揮傳統航天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的橋樑作用。

同時,圍繞新興技術發展及我國建設航天強國戰略的重點領域,搭建技術創新資源共享平臺,建立航天產業融合技術人才專家庫,以豐富的一線技術資源爲解決航天產業融合領域的重大技術創新問題提供有力支撐。

此外,提升中國航天基金會國際影響力,助力航天國際化發展。通過支持外空法治研討、小衛星國際發展等國際熱點、焦點問題的探討交流,提升我國航天國際化發展視野。堅持服務國家政治外交戰略,積極發揮基金會的橋樑和窗口作用;持續深化與國際相關組織與機構的國際交流及合作,加強與相關航天國家和組織的航天非政府組織的聯繫。這些年,基金會在聖彼得堡、盧森堡就中國商業航天發展等內容發表了主題演講。

本站科技:您一直有關注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在2019年、2020年的中國航天大會上也指出了中國商業航天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您的觀察,您認爲中國商業航天如今發展的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

吳志堅:中國航天基金會正在做《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報告》,這是國內首部比較完整的對中國商業航天發展情況的研究報告。商業航天不是一個領域,而是一種模式和機制。商業航天本質上是要通過市場資源配置的方式來發展航天。既然是商業模式,參與的主體就不能用所有制性質來劃分,既包括原有的體制內組織,還包括有能力的民營企業。

這些年來,我國商業航天發展迅速。到2020年年底,全國商業航天企業有300餘家,目前的發展形式可以這麼去概括:國有企業主導作用顯現,民營企業熱情高漲,政策法規加快完善,市場活力空前釋放,資本力量有效激活。

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還面臨着一些有難度、有挑戰的矛盾和問題,需要我們認真研究:

1、比如:在政策制度建設上,怎樣做到解決眼前問題與政策超前預置相結合,鼓勵與規範相統一,國內立法與國際條約相銜接,進一步爲商業航天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2、比如,在發展方向上,怎樣加強商業航天發展趨勢的預研,技術發展的預判,市場前景的預測,引導不同的商業航天主體既要看清長遠道路,又要理清眼前發展步驟,避免發生方向性錯誤;

3、比如,在發展路徑上,怎樣梳理和融合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特點和優長,以市場要求爲牽引,緊緊扭住成本控制和獲利週期這一要害,創新生產模式、組織模式、經營模式、管理模式,培塑具有中國特色的商業航天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4、比如,在整個生產和經營鏈條上,怎樣打通阻塞,補齊短板,做到整體協調、同步推進;

5、比如,在區域發展上,怎樣從原有航天基礎、當地科技產業、政策優勢出發,打造商業航天發展的核心區域,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集聚效應,防止區域定位同質化、產業配套碎片化、盈利模式單一化;

6、再比如,在金融支持上,怎樣克服初創企業融資後勁不足,投入與收益週期不匹配等瓶頸,創新商業保險、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等金融模式和產品,理性看待和尊重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的二八定律,既要積極引導社會金融資本進入航天領域,又要防止資本虛火和虛胖等等。

本站科技:2021年以及後續中國航天基金會發展規劃和目標是什麼?

吳志堅: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人民軍工成立90週年、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5週年。中國航天基金會將以此爲發展契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圍繞國家“十四五”發展總體佈局和航天強國戰略目標,認真落實上級單位的決策部署和民政部有關要求,秉承“爲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服務,助力航天,造福人民”的宗旨,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以推動航天公益事業高質量發展爲主題,以擴大影響、做出品牌、提高能力爲目標,以助力航天強國戰略、服務航天單位、支撐航天主管部門爲方向,以創新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爲主基調,持續加強隊伍建設和規範管理、合法合規運營,爲打造一流航天公益組織、助力實現航天強國目標努力奮鬥。具體有:

一是進一步擴大中國航天基金會獎的社會影響力,強化中國航天基金會獎的榮譽性和價值導向,最大限度地發揮中國航天基金會獎的社會示範效應。

二是建立一支專業化的航天公益隊伍,提升基金會在服務社會、開展公益方面的專業能力,進一步彙集各方力量。

三是協助中國的航天企業在國際社會發聲,有理有利有節地爲中國航天爭取國際上的支持,在“外層空間”這個“海陸空”之外的第三疆域,爭取到更多的和平利用與開發的空間。

四是促進航天產業的應用和轉化,讓人民能夠感受到開發“外層空間”爲生產生活帶來的提升與便利,感受到發展航天對探索精神的激勵,感受到航天新基建帶來的日新月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