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開放韓國「毒」蘋果? 衛生署:4農藥臺灣早就用

記者陳佳雯臺北報導

衛生署自去年起陸續「鬆綁」多種韓國蘋果農藥殘留標準,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19日受訪表示,衛生署這次是因應韓國提出的申請,經專家評估後,覈准4種農藥可使用,「臺灣農民更早就噴灑使用在蘋果之上」,因此並非「主動」放寬韓國蘋果,開放標準是爲「邊境嚴格把關檢驗」。

衛生署先後開放其中11種農藥,2種仍在評估中,遭毒物專家質疑其中「滅特座」、「賜派芬」兩種農藥可能致癌,引發民衆對食品安全的疑慮。對此,康照洲指出,當世界各國要外銷或臺灣要進口產品時,其中若有使用臺灣尚未訂定殘留標準的農藥,各國就會正式提出申請訂定,臺灣邊境才能爲產品的衛生安全把關,「並非衛生署主動訂定」。

康照洲指出,這次韓國主動向臺灣申請的13種農藥,有4種在臺灣原本就允許使用,經過農委會、衛生署評估後,認爲可以用在蘋果,其他幾種則可以用於梨子木瓜,並訂定安全容許量。

康照洲強調,訂定農藥殘留量標準並非所謂的放寬,而是爲保障進口蘋果的農藥殘留量在安全容許的範圍下。但由於各國使用農藥的情況不一樣,不同作物也有不同標準,所以衛生署的做法只是讓殘留標準更合理化

至於外界的致癌疑慮,康照洲表示,部分毒物專家引用的研究,僅是初期的動物實驗,且是高濃度曝露的結果,在現有殘留標準之下,日常食用沒有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