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網上攬儲野蠻生長 監管醞釀規範整頓

(原標題:中小銀行網上攬儲野蠻生長 監管醞釀規範整頓)

業內人士認爲,中小銀行的攬儲難、補充資本渠道受限是長久以來的問題監管部門出臺規定需考慮到中小銀行的現實生存情況

今年以來,儘管結構性存款壓降、靠檔計息類智能存款產品被按下“暫停鍵”,但互聯網平臺仍然是很多銀行重要的攬儲入口證券時報記者梳理髮現,11家頭部互聯網平臺涉及存款業務合作銀行數量高達95家,其中也不乏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的身影

與此同時,互聯網平臺存款業務的高速增長引起了監管關注。近日,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指出,互聯網平臺存款存在營銷行爲不當、增加中小銀行流動性管理難度、區域性銀行偏離市場定位、導致監管考覈指標失真等問題,並提出應對該類業務設定門檻規模上限。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意味着針對互聯網平臺存款的新一輪監管風暴或正在醞釀。

近百家銀行“入網”攬儲

一家民營銀行近日披露的三季報引起了行業關注。證券時報記者看到,截至今年9月末,該行負債總額362億元,比年初增長23%、同比增長32%;與此同時,截至報告期末,該行線上平臺存款210.07億元。其中,自營線上存款70.75億元,外部平臺存款139.32億元。也就是說,該行來自外部平臺存款佔到總負債中的38.4%。據瞭解,該行已合作了包括京東金融、陸金所、美團小米金融等在內的13家平臺。

事實上,目前開業的19家民營銀行中,有至少17家均已在互聯網平臺現身。“民營銀行存款的增幅大部分來自互聯網渠道,一方面是網點不足和自身客戶少的無奈,另一方面也受益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快速發展。”零壹研究院院長百程告訴記者,民營銀行多數以互聯網和科技作爲業務基因,以線上或線上+線下融合的開放銀行作爲業務選擇,服務大量的小微和普惠人羣,但受限於線下網點“一行一點”,會更依賴於有大量理財用戶的互聯網平臺作爲攬儲渠道。

民營銀行對互聯網平臺的熱衷只是行業內的冰山一角。根據孫天琦日前發言,目前11家頭部平臺上展示的銀行,涉及存款在售的銀行有50多家。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了騰訊理財通、支付寶螞蟻財富、京東金融、陸金所、度小滿金融、360數科旗下你財富、翼支付、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攜程金融、滴滴金融、挖財寶等11家互聯網平臺與銀行的合作情況,發現接入互聯網平臺銀行存款產品專區的銀行數量高達95家。其中,城農商行、村鎮銀行等地方區域性銀行佔比最高,達70%;此外還有2家國有大行、7家股份行和2家外資銀行也將存款產品放上了互聯網平臺。

在11家互聯網平臺中,京東金融接入合作銀行最多,達71家;度小滿金融其次,合作銀行達46家,相比之下,螞蟻財富和騰訊理財通接入銀行數量均不多。其中,支付寶接入12家銀行,騰訊理財通平臺僅展示了上海銀行的存款產品,另外在微信錢包銀行儲蓄入口還向部分用戶提供工商銀行、浦發銀行兩家銀行定期存款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95家銀行中有部分沒有或對部分用戶不顯示在售存款產品。以度小滿金融爲例,銀行存款產品專區展示的46家合作銀行中,有27家沒有在售產品。對此,度小滿金融客服解釋,根據合作銀行的營銷策略,部分銀行存款產品僅對特定用戶展示,不同用戶看到的產品不同,此外也可能是產品售罄後已下架不再展示。

中小銀行攬儲“老大難

根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將存款產品通過互聯網平臺銷售的絕大部分爲中小銀行,其中又以城商行數量最多,達41家,佔比近半。國有大行中,僅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將存款產品放上互聯網平臺,其中農業銀行只接入了支付寶,且顯示沒有在售存款產品。

金融監管研究院副院長周毅欽表示,大行線下網點多,攬儲成本已經體現在線下網點的佈局中,即使再加大互聯網攬儲佈局,邊際效果並不明顯;此外,相比於中小銀行,大行攬儲難度較低,額外支出一部分導流費用的意義不大。

根據孫天琦此前發言,銀行通過互聯網平臺銷售存款產品時,需要向平臺支付“導流費”,一般銀行根據平臺日均存款餘額的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三向平臺支付手續費,按月或按季進行結算。與此同時,中小銀行提供的存款產品幾乎都是個人定期存款,以3年、5年期爲主,1年期利率最高爲2.25%,3年期4.125%、5年期4.875%,均已接近或者達到全國自律定價機制的上限。而這已經是靠檔計息類產品不斷下架、利率整體下行後的結果,在今年上半年,利率超過5%的5年期銀行存款產品並不鮮見。

但對中小銀行來說,線上“攬儲”已經是成本相對較低的方式。方正證券銀行業研究團隊指出,今年來,中小行負債端存款佔比上升,而大行則出現下降,主要是由於中小行個人定期存款的增加。這主要是由於在結構性存款壓降背景下,對公定期存款增長受限,負債端壓力部分轉移到同業存單和個人定期存款,又因爲“儘管個人定期存款付息率較高,但仍明顯低於城商行、農商行發行存單的成本”,所以相比於大行,中小銀行更希望通過攬儲降低負債端成本。根據興業證券發佈的研報,在同業存單市場上,城商行的發行達成率僅在60%左右,1年期發行利率一度達到3.4%。

更何況,在成本較低、彌補負債端壓力的同時,互聯網平臺的導流效果可能還很驚人。螞蟻集團方面人士曾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今年1月,工商銀行將1年期存款產品搬上支付寶平臺,及至5月份該產品存款規模已大增7倍。今年5月,工商銀行又將3年期存款產品接入支付寶,但截至11月18日,記者查詢發現工商銀行在支付寶上已無在售產品。

此外,孫天琦還舉例,有中小銀行從今年4月纔開通互聯網平臺存款業務,短短几個月時間已吸收存款200多億元,佔其各項存款的比例快速攀升至25%;某家銀行的儲蓄存款基礎相對薄弱,儲蓄存款佔各項存款的比例在2019年末時僅爲36%,而目前這一比例已經飆升到85%,平臺存款佔各項存款的比例達83%,主要是異地個人儲蓄存款,平臺存款已成爲其存款的主要來源。

監管發聲“山雨欲來”

互聯網平臺存款正在爆發前夜,監管的腳步聲或已清晰可聞。

11月7日,孫天琦在公開演講中對互聯網平臺存款的風險進行了梳理,他表示,其一,互聯網金融平臺爲客戶購買存款產品提供了信息展示和購買接口,其實質是一種營銷行爲,而這些產品在營銷宣傳時有意突出存款保險保障的“零風險”導向,歪曲利率溢價機制;其二,地方性銀行通過互聯網平臺向全國吸儲,偏離了立足於當地、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市場定位;其三,互聯網平臺存款穩定性遠低於線下,互聯網存款面向的主要是利率敏感性儲戶,增加了中小銀行的流動性管理難度。也因此,平臺存款全額計入個人存款將導致考覈指標被高估。

最後,孫天琦提出,應根據監管評級、經營情況、資本金及風險管理能力等設定互聯網平臺存款的業務門檻及業務規模上限,“尤其需要明確哪類銀行不能做該類業務”。

市場普遍認爲,這是監管釋放的整頓信號。周毅欽指出,這幾年銀行通過互聯網平臺攬儲已經成爲既成事實,其中也不乏國有行、股份行的身影,業務落地前肯定也是和監管部門做過充分的彙報和溝通。因此,他認爲,此次監管發聲,應是提前釋放信號。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推測,監管後續會從准入條件、風險管理等角度進行切入,相關的指標門檻包括但不限於註冊資本、資本充足率等,預計會像互聯網貸款一樣出管理暫行辦法。她認爲,對地方傳統民營銀行,尤其是過於倚重線上存款的傳統民營銀行或帶來衝擊,因此此類銀行應當充分評估監管環境,提前做好預案。

周毅欽則指出,從對銀行流動性管理的擔憂來判斷,將有可能限制中小銀行在平臺上吸儲的規模佔銀行所有負債的比例,即一家傳統的中小銀行不能過於倚重互聯網平臺的負債,互聯網平臺導流可以作爲銀行吸儲渠道中的一種有效補充,但不能作爲主要通道。

“未來大的方向應是規範而不是喊停。”周毅欽表示,互聯網平臺攬儲,既是順應當前疫情後線上化的時代大潮流,方便客戶辦理業務,對於中小銀行是補充存款的一種有效渠道,從目前的實際執行情況看,也未出現實質性的風險。他建議,應把握兩大核心風險,一是互聯網平臺對於存款產品的宣傳一定要規範。二是銀行不能把“零食”當“主食”,要密切做好互金平臺存款的流動性管理工作。

蘇筱芮也認爲,中小銀行的攬儲難、補充資本渠道受限是長久以來的問題,監管部門出臺規定亦需考慮到中小銀行的現實生存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