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NCC、中天、華視 民進黨三部曲
中天新聞臺遭到撤照關臺後,52臺已空頻兩個月,消費者收視權益被置之不理。表面上誰來遞補成爲各方角力戰場,實際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早就唯命是從,以政治利益爲考量,按照劇本演出,內定由華視進駐。NCC先逼退系統業者中嘉以寰宇新聞臺遞補的申請案後,再駁回大豐電、TBC申請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以及嘉義世新、國聲規畫以法國新聞臺遞補的申請案,擺明了哪怕爭議滔天、輿論齊轟,也要硬幹到底。
種種演變看似荒謬,其實一點也不奇怪;說白了,NCC既然都敢冒民主自由國家之大不韙,不惜背上打壓異議媒體、箝制新聞言論自由的罪名,連收視率這麼好的中天新聞臺都敢把它關臺了,最後剩下的這一步怎麼可能放過不貫徹呢?只不過,前一階段的將中天關臺計劃好歹還裝模作樣、用盡心機與手段地運作了近1年的時間,現在臨到補實52臺的最後階段,卻是吃相更難看、理由更牽強、企圖更明顯。
從以國安爲名的濫扣紅帽子、濫指假新聞的無限上綱,到外圍側翼網軍的豢養操作、雙重標準的連續裁罰;再到總統府密件的曝光、特定學者的配合與煞有其事卻早有結論的聽證會;從打壓異議監督、箝制新聞言論自由,最後到全面控制言論市場,都是爲了遂行民進黨的永續執政。在這個過程與操作中,中天新聞臺就是階段性必須除掉的一顆大石頭,而2022、2024年則是馬上要輾壓過的兩道關卡。
NCC硬撤收視率名列前茅的中天在前,如今又強塞表現與條件極差的華視進駐52臺的「蛋黃區」,不僅完全無視廣大消費者的收視權益,也干預、破壞了市場自由機制,而且在媒體圈與業界更成爲公認的笑話,甚至是「悲劇」。
業界均知,華視新聞過去5年平均收視率在無線電視臺中敬陪末座,1年營收2億多元,而有線電視新聞臺營收至少要4億多才能生存。亦即華視在每年虧損約2億,人力及現有資源條件均不足的情況下,進駐52臺的黃金頻道根本難以競爭。又如NCC主委陳耀祥所說的上架費,當初寰宇承諾支付的每年上架費多達3億元,但NCC卻硬要中嘉撤,換上每年僅能支付1800萬元上架費的華視,等於強迫中嘉吞下2億多元的營收損失,NCC竟還睜眼說瞎話說是「商業行爲」,根本就是以官逼民要其含淚接受。
華視收視爛,條件也差,虧損自然大,現在又要進駐競爭激烈、「任務」加重的蛋黃區,惡性循環之下,結果自然是政府必須大量增加補貼才能維持營運,而用的就是納稅人的公帑預算,圖的卻是民進黨政府的政治目的。
假公共之名行政黨私利之實
NCC在扼殺新聞言論自由之後,接着赤裸裸地干預市場自由,硬是要把「公廣集團」的旗幟掛在52臺,表面上好像是爲了公衆利益而發,但實際上仍無法擺脫民進黨派系暗中角力的吃相難看,尤其是假公共之名,行政黨私利之實。華視被塞入公廣集團本就甚爲牽強,目前國防部仍在華視佔有相當的股份與影響力,它既非真正的公共電視,又具有某種政府電視臺的性質,而且從公廣集團到華視主其事者更大量「綠化」,又有何資格擔當「公共」的功能與責任?
NCC的成立與功能應該是爲了制定傳播的政策機制、建構健全的環境與秩序,但現在卻淪爲媒體內容的管控者,甚至是政府的宣傳者與打手,不但比當年威權時代的新聞局角色更誇張,還挾着「獨立委員會」之名變本加厲,變成一隻行政獨裁、難以節制的傳播異形。
從中天被關臺到硬塞華視到52臺,臺灣目前的官方傳播機制已經完全爛到根裡了,所謂「放過華視,饒了NCC,讓市場機制有正常運作的機會,還給獨立機關應有的尊重」的呼籲,根本已是自欺欺人之說,即使再換更多的主委、委員,甚至換黨執政,也只是技術層次的修正,正本清源之道,只有廢掉NCC,打掉重練新機制,纔有可能迎來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