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考驗民進黨進步價值的時候到了
在美中戰略競爭高潮迭起之際,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美國總統拜登邀請,參加「氣候變遷全球領袖視訊峰會」。而在此前,習近平也參加了法國主辦的視訊氣候峰會,與馬克洪總統、德國總理梅克爾對話。無論美、中、歐之間是否存在着政治角力,都顯示了大國間透過聯合行動,對氣候問題做出積極反應的共識。
氣候危機的威脅日益嚴重,各國都體認到必須做出積極的反應,否則將太遲而遭反噬。2015年聯合國通過《巴黎氣候協定》取代《京都議定書》,要求將氣溫控制在不超過工業革命前的1.5到2度,避免地球繼續暖化。但達成目標的途徑由各國自主推動,聯合國每5年檢視減排成績,再以諮商對各國施壓來達成目標。因主要國家都沒有顯著作爲,目標難以達成,更積極的作爲已經迫在眉睫。
歐盟是應對氣候危機最積極的一方,去年3月通過《歐洲氣候法》,設定2050年達成「碳中和」,也就是二氧化碳「淨零排放」,並在2030年達成「碳排減半」的過渡性目標。執行的途徑則包括使用綠能、課徵碳費、進行碳交易、對進口施加碳關稅、工業製程減碳等等。
跨國大企業,如蘋果、谷歌、亞馬遜、微軟等,已在製程中設定各種減碳方法,並影響衆多供應鏈廠商,包括臺積電等約7成蘋果供應鏈廠商已承諾將完全使用綠能。歐盟的先進作爲影響了各國政府,包括南韓、日本相繼宣佈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中國也宣佈在2060年達成「碳中和」目標、2030年觸及碳排頂峰;美國總統拜登2月和加拿大杜魯道總理視訊會議時,確定雙方將設立部長級會議並調整政策和目標,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目標。
臺灣身爲國際社會一分子,希望加入先進國家行列,自然不能免於這項重大國際目標的挑戰,企業界以積極作爲迴應國際趨勢,政府卻顯得太遲鈍、太保守。環保署針對2015年頒佈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將在本月底公告草案,並在改名爲「氣候變遷因應法」後送行政院審查,行政院審查後再送立法院審議。草案主要將對排放大戶和終端使用者推出「碳費」的污染者付費機制,以及「調適專章」,保存2050年碳排放減至基準年50%以下之目標;另外在行政院設置「氣候會報」,由院長擔任召集人來提升氣候治理的指揮層級。至於環保團體主張的2050年「零淨碳排」目標,只高懸爲「追求」目標,並未設爲達成目標。
環保署的草案過於保守,環保團體大失所望,因而促成洪申翰等39位立委提出對案,要求追隨其他先進國家,設定2050年達成溫室氣體「淨零碳排」目標,這當然會對蔡政府造成壓力。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有如「神主牌」,決心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由於綠能發電進展緩慢,再生能源發電比最多隻能達到20%,因而明定發電模式爲50%天然氣和30%煤炭發電。煤炭和天然氣都會排放二氧化碳,若真的如期完成,將使臺灣排放二氧化碳的發電模式比例達到80%。去年底出爐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國際評比,在61國之中,臺灣排名57,雖然較前年微幅進步2名,也是倒數第5名。
民進黨政府標榜在「進步價值」的追求上不遺餘力,例如對「挺同」、「同婚」、「非核」、綠色永續、降低投票年齡等。然而,對追求「碳中和」或「淨零碳排」這種攸關人類存亡的重要進步價值,卻視而不見。美、中兩大國在日益尖銳化的地緣政治競爭中,都能爲實現「淨零碳排」目標而放下歧見、攜手努力,蔡政府迄今卻沒有任何表示,以爲可以如同鴕鳥般,將頭埋在沙堆中,真是何其諷刺與難堪。
選票已成爲民進黨唯一的價值,能夠增加選票的價值,纔會是民進黨追求的進步價值,有可能減少選票的價值,就不是進步價值,就不會追求實現。但學習鴕鳥解決不了問題,國際間將會緊盯不努力減碳的經濟體。2023年起歐盟就會對未課徵碳稅的進口品課徵碳關稅,美國拜登總統也將對未能履行減碳國家的碳密集產品課徵碳關稅,由不得我們扮鴕鳥裝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