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2024總統的格局 系列四:化解政治惡鬥 回覆民主法治者

中國時報社論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圓寂,海內外信衆與各界人士深表哀悼。大師所倡議的「三好、四給、五和」理念,尤足堪世人信奉篤行,以體現公平正義、秉持中道,不偏不倚、不執兩端的崇高理念。

大師辭世之際,臺灣的總統大選逐漸拉開序幕,藍綠陣營開始駁火,一如往昔,綠營人士又在煽惑極端思想,分化兩岸關係,激化統獨對立,甚至暗含挑撥族羣關係的語言。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爲了修補兩岸關係,爲臺灣農漁民及食品業者輸陸困境解套而訪問大陸,雖然得到正面迴應,卻也備受綠營人士扣帽抹紅。

使兩岸人民發展親善關係

兩岸關係近年因民進黨背離九二共識原則而持續惡化,殃及臺灣相關業者,其舒緩與改善之道,一如星雲大師所說:「在臺灣,我們要用理解的角度來看大陸;在大陸,我們應該用尊重的角度來對待臺灣。」兩岸領導人若能以衆生爲念,放下執念,則關係自能豁然開朗。

兩岸關係錯綜複雜,應對之道首先繫於互相尊重與體諒,實踐佛教倡導的和諧、平等、包容、同理、尊重、友愛等精神,確實做到大師的倡議:兩岸人民發展親善關係,要像兄弟情誼,從心裡相互尊重友愛、彼此喜歡心裡和悅,和平自然水到渠成。遺憾的是,自民進黨全面執政至今,執著於抗中親美,與發展親善關係的理想背道而馳,從而將臺海推向兵兇戰危的邊緣。

蔡總統一面說戰爭不是選項,兩岸應對話與合作,但對兩岸交流與協商則緩步輕挪,對人員、交通、甚至弔唁都極盡阻擾之能事,讓人感到她的宣示只是在唬弄大陸、應付美國、欺騙人民。這種欺瞞性的作爲不僅破壞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也將臺灣內部對於兩岸關係的不同主張粗暴地區隔爲統獨對立,將無法苟同其謀獨路線者一概打爲親中統派、中共同路人,而致力於避戰謀和者就是投降派、在地協力者,並以此區隔與抹紅策略騙取選票,因而嚴重分化民衆,激化衝突。

民進黨基於一黨選舉私利而肆無忌憚地撕裂兩岸關係,擴大民衆之間的歧異,破壞族羣感情。民進黨不斷在內部找敵人,製造矛盾,自以爲站在絕對正確的一邊,凡逆我者皆爲賣臺,鳴鼓而攻之。進而利用執政大權,從政策上、立法上、人事安排上、資源分配上區分我羣與他羣,利己肆無忌憚,打擊對手無所不用其極,以致民主遭受壓制,自由備受侵犯,法治爲之蕩然。

終結濫權找回民主的初衷

民進黨近年濫權執政,將臺灣民主與憲政體制運作導向撕裂型政治,舉凡民主體制該有的尋求共識、妥協折衷、尊重少數、公平競爭等精神率皆蕩然無存,強凌弱、衆暴寡,讓叢林法則主導臺灣的政治。於是乎,民主所內含的調和機制失去附麗空間,導致衝突不絕,人心離散。

臺灣處境艱危,亟需重建調合型政治,以期凝聚基本共識,將分歧的政治認同統合在憲政體系內,並且彌合民衆之間分裂的感情臍帶。今年正值總統大選競選期間,臺灣民衆實應認清近7年民進黨執政對兩岸、藍綠、統獨乃至世代之間帶來的分化與撕裂結果,審視臺灣社會朝着部落政治的分崩離析狀態沉淪,回到民主的初衷,好好思考目前這種遠遠背離調和精神與統合機制的政治,究竟是否符合臺灣的整體利益?如果確信其背離當前國家之所需,則應確實檢討,謀求解決之道。

臺灣沒有撕裂的本錢,民主政治不必然走上極端。臺灣政治惡鬥多年,亟需和諧,臻於星雲大師所描繪的境界:萬物和諧猶如一幅畫,在和諧中產生美麗、生髮力量。然而,和諧必須謹守禮法方能達致。誠如大師的開示:「人們在遵守禮法的前提下和睦相處。所以,一方面『禮之用,和爲貴』,和是目的;另一方面,一味地爲和而和,不以禮來進行約束,不講原則,也是不行的。」回覆民主的禮法爲臺灣的當務之急,也是民衆選擇領導人的重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