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大選後的新政局系列二:雙少數 賴清德必須做全民總統

中國時報社論

這次總統選舉,有人戲稱「民意是最大的輸家」,因爲選前雖然有6成民衆希望政黨輪替,賴清德真的也只有獲得4成選民支持,6成民衆沒有把票投給他,但他還是當上總統,多數民意也莫可奈何。

朝小野大 應放大格局

賴清德是繼陳水扁後又一位少數總統,若不是在野力量無法整合,分化爲藍白兩黨各自參選,民進黨不可能打破8年魔咒繼續執政;如果不是我們的總統選舉制度只要相對多數就可當選,不必像法國那樣,若沒有一位候選人得票過半,必須由前二名參加第二輪選舉,必須絕對多數才能當選,則賴清德哪能當上總統?

賴清德未獲過半支持,勉強當上總統,民進黨在立法院差6席才過半,少數總統且爲國會少數,顯示未獲國民充分授權,未來執政必將困難重重。我們不是內閣制或是法國雙首長制國家,閣揆不必是國會最大黨或是最大政黨聯盟的領導人。雙少數政權的憲政運作方式,完全違背民主政治以多數民意爲依歸的基本理念。

民衆之所以未充分授權給民進黨,一個原因是怕賴清德和民進黨的激進臺獨路線可能引發戰爭,另一個原因是民進黨執政濫權貪腐太過嚴重,令人深惡痛絕,因而不願讓其繼續執政。如果賴清德和新的執政團隊不能認清這個事實,施政的困境將立即出現。賴清德當總統的權力基礎薄弱,絲毫沒有權力傲慢的條件,整個執政團隊必須真正做到「謙卑、謙卑再謙卑」。

少數總統的賴清德缺乏多數統治的正當性,他如果又像陳水扁那樣,以大權獨攬的姿態與方式遂行總統職務,根本不把立院席次較多的在野黨放在眼裡,在內政作爲上又「蔡規賴隨」,用人唯黨是問,政策唯黨是尊,不惜再以意識形態治國,與在野黨對幹,即使遭到強烈反彈與重重掣肘也一意孤行,那賴清德必定會成爲一個失敗的總統,連帶將使臺灣成爲一個沉淪的國家。

賴清德要當好總統只有一條路徑,就是在自我定位上、在權力分配上、在朝野關係上、在資源配置上都是全民總統的規格。首先要有正確的心念,在心態上必須以國家利益至上,把民衆福祉放中間,政黨立場擺一邊;權力安排上秉持用人唯才原則,超越政黨界線,內閣及國營事業如此,司法院、監察院等憲政機關及中選會、通傳會等獨立機關更應如此;政策要超脫本黨的政見與主張,也要拋開意識形態的束縛,以開闊的心胸與視野擬定;政策、法案與預算的形成過程中,要與在野黨充分溝通,尊重並納入其意見。

兵兇戰危 要尊重在野

在施政作爲上,賴清德也要站在全民總統而不是一黨總統的立場上,爲國爲民的該當措施一個都不少,爲黨爲己的不當措施一個都不能多;只有徹底改正蔡政府的缺失,才能讓施政順暢,並且贏得民衆支持。否則,執政必然紛擾不斷,阻力頻生,最後一事無成。

從選舉過程與結果看,民衆最期盼賴清德趕緊做好的不外三事:協調在野、穩定兩岸;力行民主、戒除專制;澄清吏治、肅清貪腐。兩岸關係陷入目前兵兇戰危境地,主要是民進黨固執己見,完全不顧現實,也不採酌在野黨的意見,結果把兩岸關係越搞越糟糕。現在非大力更張不可,這不只是政策的調整,也是決策模式與執政作風的調整,民主政治畢竟是民意政治,既然執政黨在國會不是最大黨,豈能不尊重最大在野黨以及關鍵少數政黨的意見?如果連攸關國家安全的兩岸事務也不理會多數民意,如何能改變一黨專權的積習?民進黨執政的另一弊端是貪腐嚴重,引起甚深民怨,賴清德必須拋開黨派立場嚴厲查究,繩之以法,並且建立廉能政治的完整防制機制。

臺灣已經進入多黨政治的新時代,沒有一個政黨可以獨攬大權、獨行其事,少數總統和國會不過半的執政黨更沒有權力空間貫徹一己和一黨之見。賴清德不能誤以爲當上總統就是全權總統,非照自己的意思施政不可。如果他不能以全民總統的思維與做法行事,他可能自陷政不通、黨不和的困境,馴至無法勝任總統職務。賴清德或許輸得起,但臺灣輸不起,他不能不放大格局,步步爲營、審慎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