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2024總統的格局 系列三:戰略自主 在美中之間平衡者

中國時報社論

對絕大部分臺灣人來說,現在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兩岸情勢的兵兇戰危,是1949年以來未曾有過的。面對2024總統大選,臺灣人的抉擇變得格外重要。兩大課題擺在眼前:第一,俄烏戰爭要如何發展?對東亞有何影響?第二,逆全球化時代來臨,美國回到美洲自保,美中對抗加劇,東亞國家如何自處?這兩者環環相扣,決定東亞與臺灣的命運。

別讓美國把臺灣烏克蘭化

先說俄烏戰爭。即將滿1年的這一場戰事,從一開始以爲半年可結束,到現在已擴大爲不知如何終局的拉鋸戰。特別是美、德、英武器源源供應,讓戰事拉長。雖然烏克蘭的青年軍人已戰至難以爲續,兵源大有問題,但俄烏戰爭已變成一場歐美聯手拖垮俄羅斯的大謀略,可憐的烏克蘭人民已無法自主。

當然,各大國自有圖謀。美國想聯歐先擊垮俄國,再聯手打垮中國。但對中國卻另有考量,深怕中俄聯手。美國一些中國通總說中國全力援俄,是社會主義聯手抗美。這就太不瞭解中俄關系史了。事實上,中國近代史上,侵略野心最強的恰恰是隔鄰的俄國,自沙俄以降,割地賠款、侵東北、佔港口、搞外蒙獨立,兩國有4000多公里邊界,俄國只要坦克一開,就可以攻進中國。這纔是比美國更直接迫切的威脅。毛澤東、周恩來都對此保持高度警覺。因此,美歐拖住俄國,對中國是一個歷史機遇。至若因此與俄國合作,得以用便宜價格買到石油、天然氣,發展經濟,那便是戰爭帶來的紅利。

戰爭殘酷,如何結盟、如何從戰爭得利,端看各國的因應,怨不得別人插手或袖手。准此以觀,俄烏戰爭拖得愈久,中國就愈有和平建設的歷史機遇。而美國也沒有多餘武力兩手作戰,只能用威懾,多賣武器給臺灣加以嚇阻。美國也明知中國會悄悄發展壯大,所以全面圍堵中國的半導體、高科技產業。不過,只要再有十年,中國得以在和平中發展,情勢就不一樣了。

因此,中國最佳戰略是維持東亞和平,爭取建設時間,所以戰略目標是維持臺海穩定,對臺獨加大力度警告,畫清紅線,避免美國藉臺獨逼戰,這都是必然的。另一方面,美國也必須拉攏臺灣,利用臺灣製造壓力,在俄烏戰爭未結束前,制衡中國的崛起。

臺灣處在兩強對抗的夾縫中,是非常爲難的。美國要臺灣當棋子,臺灣沒有能力說不。但另一方面,要符合美國意圖去逼中國一戰,臺灣民心根本不支持。臺灣已不是「疑美」,而是非常肯定不要讓美國把臺灣「烏克蘭化」,所以民心思變。連民進黨都被迫喊出「和平保臺」。

左右逢源從中獲和平紅利

在這種危機情勢下,臺灣如何自處呢?坦白說,臺灣長期以來確實依賴美國,但地緣政治格局改變後,臺灣必須看清事實,若只維持單邊依賴關係,將變成美國的棋子被推上戰火第一線,變成兩強交火的犧牲品。反之,如果臺灣和大陸維持和平,兩岸正常交流,將逼得美國不得不拉攏臺灣,否則美國將失去就近制衡中國的灘頭堡。

質言之,此時此刻,美國更需要臺灣。而大陸若能保證臺海和平,只要臺灣安全,美國便失去利用矛盾搞事的機會,兩岸也能避免戰爭。讓臺灣變成中美兩大國中間的和平地帶,臺灣將成雙邊爭取的對象,這纔是對臺灣最有利的位置。臺灣可以繼續親美,但兩岸仍可在「九二共識」之下和平共處,維護東亞和平。

若如此,面對逆全球化,歐美加緊自成經濟圈,臺灣則可在兩岸和平開放的局勢下,做爲美國或歐洲國家進入中國經商、重建貿易的窗口,和平臺灣纔會有新的利基。

一如湯恩比的理論,所有危機都是轉機,端看一個文明如何迴應挑戰。臺灣面對當前國際局勢,確實是危機四伏,但如果處理得當,不再單邊依賴,臺灣未始不能左右逢源,取得最佳的和平紅利。

總而言之,打開兩岸僵局,開創和平契機,臺灣就有可能爭取到更好的歷史機遇。然而這一切,都要看臺灣人民的智慧,如何在2024選出一個有大格局、大智慧的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