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尹錫悅如何在中美日俄間平衡?

旺報社評

韓國保守路線政黨國民力量黨奪回政權,尹錫悅5月10日將入主青瓦臺,韓國變天不僅影響朝鮮半島,亦將牽動中美日三邊關係,左右東亞國際政治大局。革新路線的文在寅政府在美中對抗與新冠疫情制約下,政治意志難以克服現實,朝核困局如故,「兩韓和平協定」終究只是文在寅一廂情願,朝鮮半島僵局依舊。

抗中聯盟錯誤類比

面對美中對抗,文在寅試圖在美韓同盟制約下,在兩者間保持動態平衡,爲朝鮮半島和平進程取得相對自主性,並避免在同盟關係中遭棄,此爲現實主義的考量,無可厚非,亦無涉「親美」或「親中」的價值判斷。但美韓聯軍司令拉卡梅拉9日出席美國衆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時表示,文在寅視中國爲經濟夥伴,視美國爲安全夥伴,在美、中之間的「走鋼索外交」令人不安,將有利於中國與北韓「不戰而勝」的戰略企圖。

美國拜登總統上任後雖表達對盟國的重視,惟對朝核問題未見具體策略,尹錫悅以此非難執政的共同民主黨,並表態挺美,但此非決定選舉勝負的關鍵。文在寅政府在住房、經濟、行政改革及吏治上失敗,特別是未能兌現5年前對青年族羣的生活及工作條件改善的承諾,更在選戰最後掀起年輕男性的「厭女情結」,激化飽受生活壓力之苦的青壯年男性選票流向尹錫悅。2021年韓國「經濟痛苦指數」高達6.2,創下10年來的新高,此爲多數民意轉向支持保守派的最大原因。

國內部分輿論認爲韓國變天的主因類似2020年臺灣總統大選,年輕世代的「厭中」或「嫌中」成爲集結反對共同民主黨參選人李在明的引爆劑,斷言尹錫悅主政後的韓國將成爲東亞「抗中」聯盟的重要支柱之一。對韓國大選的臺式解讀異於韓國選民以內政爲主軸的選戰氛圍,將民進黨的「反中」思維投射到國民力量黨對美、中外交的權衡,是錯誤類比。

檢察官出身的尹錫悅爲政治素人,除選戰中攻訐文在寅政府的外交及對北韓政策外,在對外政策上着墨不深,外界難從選舉語言猜測韓國新政府的外交及安保政策。選後,尹錫悅旋即與拜登電話會談,在美方安排下,較原訂時程提早一天,美韓火速熱線凸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等嚴峻的國際形勢下,美韓同盟堅若磐石。

尹錫悅側重美韓關係,矢言重建美韓同盟,強化兩國全面戰略關係及推行實用主義外交路線,但不偏廢與中、日的交往,尹錫悅表示,將發展相互尊重的中韓關係,建立面向未來的日韓關係,構建全球合作網絡,加強經濟安全外交。顯然,「尹錫悅外交」不是對美一邊倒。

對政治素人的試煉

北京瞭解尹錫悅「重美」,但不「離中」,將持續深化中韓「穩定並長期發展戰略合作伙伴關係」。11日,尹錫悅在國民力量黨中央接受中國駐韓大使邢海明遞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賀電,邢海明強調中韓是「無法分割的鄰國」。對此,尹錫悅指出,中韓建交30年來爲雙邊人民帶來多方的巨大幫助,更促進經濟發展。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則呼籲改善因歷史問題而持續緊張的日韓關係,重塑健全的鄰國關係。美、中、日領袖皆表達對尹錫悅主政韓國的歡迎,但尹錫悅在美、中、俄、日複雜的外交角力下,能否兼顧各方所願,對政治新手而言,難度不小。

尹錫悅將於5月下旬迎來赴日本出席「四方安全對話」(Quad)領袖峰會的拜登順道訪問韓國,尹錫悅如何接招拜登對韓國加入Quad、深化美日韓安全合作及擴大部署薩德系統(THAAD)的期待,而不使韓國與中、俄的關係滑坡,並滿足共同民主黨所控制的國會監督,此爲艱鉅的外交及國內政治挑戰。

日、韓爲美國的同盟,美國有防衛兩國之義務,但岸田與尹錫悅應將此視爲與中、俄兩週邊大國建構可持續、相互包容關係機制的底氣,而非借勢美中對抗及俄烏衝突擴大Quad,升高與中、俄的安全矛盾,或激化領土主權爭端,試圖以「戰爭邊緣」在外交上求勝。

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國,美國可以謹慎地不介入烏俄衝突,避免戰事擴大爲歐陸全面性戰爭,但若日、韓與中、俄擦槍走火,美國將無法置身事外。日、韓當然不是烏克蘭,但應以烏克蘭爲戒,切莫利用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在外交或安全上測試中、俄的「紅線」,將東亞推向「不情願的戰爭」,因爲不論戰事孰勝孰敗,在戰事第一線的日、韓無疑是最大輸家。

「成熟」的國家應意識到,基於「安全」的理由,在制定自國政策時,需考慮鄰國的利益,將軍事競賽轉化爲「安全共同體」。如此一來,東北亞各國的互動將找到可能的出口,因爲合作可以避免代價昂貴的衝突,並維繫和平與解決經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