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臺灣地緣政治處境更險惡

中時社論

美中戰略競爭進入高危險狀態,美國國務院最近發佈新版《對臺交往準則》,鼓勵美國政府臺灣接觸,但美方同時強調,美臺「非官方」關係及「一中政策原則不變,意在避免過度刺激大陸,冀望能「一石三鳥」:落實戰略目標、契合國內政治氛圍,同時讓「北京與臺北都高興」。

一中政策緊箍咒仍在

新準則明文放寬美臺接觸限制,依據媒體報導臺美工作層級官員將可進入對方辦公處所洽公,包括雙橡園在內,唯具體內容仍不明朗。我外交部在第一時間迴應,此舉爲臺美關係展開新頁,進一步提升臺美夥伴關係總統府則說,期盼在既有的堅實基礎上,臺美雙方能夠持續深化合作夥伴關係。強化臺美關係是臺灣內部普遍共識,也樂見雙邊關係能有真進步。但當外交當局動輒以「新頁、提升、深化」渲染外交進展時,可能創造了「大內宣」效果,卻無法扭轉檯灣安全環境更趨惡化的現實。

美國國務院公佈新版本的標題爲「美國『政府』與臺灣『相應機構』互動新準則」,刻意避免使用「臺灣政府」,與聲明中兩度提及「非官方」關係同出一脈。國務院並強調,有效執行以《臺灣關係法》、「三公報」及「六項保證」指導的「一中政策」,基本上也是遵循川普路線。

國務院官員在背景說明中指出,新準則同意美臺官員進行「工作層級」的會面時,可在美國聯邦官署或在「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舉行,過去這些是明文禁止的。在外交實務中,所謂的工作層級係指最基本階層,而美國2018年通過《臺旅法》則是開放雙方「高層」或「所有階層」官員訪問、會面,因此,從政策面來看,拜登政府對兩岸發出強烈政治訊號,但實質上,新準則不但沒有超越川普時代,有些限制仍會存在,「任何與主權有關的事物都會被排除」。

在執行面,前國務卿蓬佩奧去年就廢除了國務院有關與臺灣往來的「自我設限」準則,同時國務次卿柯拉克去年9月訪臺,衛生部長阿札爾更是美臺斷交以來訪臺最高階的內閣級官員,軍方則有印太司令部情報處長史都德曼少將12月來臺。而拜登就任以來,只有駐帛琉大使倪約翰「打破外交常規」,隨同帛琉總統惠恕仁訪臺。

民進黨政府重蹈川普時期的覆轍,只重視形式與口號,從臺美關係空前友好到今天的深化雙邊關係琅琅上口,實質成果卻少見,美臺「雙邊貿易協定」、永續維護臺灣全球供應鏈優勢地位、新冠肺炎疫苗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氣候變遷運動、5月的「世界衛生大會」纔是深化關係的指標,現在情況都不樂觀。民進黨對外關係過度依賴美國,造成外交自主權逐漸流失,無法以臺灣利益爲目標,強化對外關係。

民進黨政府不知覺醒

面對最嚴峻的國安形勢,民進黨又抱持偏安心態。針對美中戰略競爭益趨白熱化,臺灣已被公認是全球武裝衝突的最熱點,美國白宮、國務院及國防部正在評估美國戰略核心原則,如何防止臺海情勢惡化發生戰端是焦點之一,對臺灣的安全承諾應維持目前的「戰略模糊」,或以「戰略清晰」取代也引發激烈辯論。

美國決策方向是在避免過度挑釁中共之下,有效嚇阻中共對臺侵犯、威嚇,反映在對臺灣政策上就是,加強美臺關係,但不挑戰「一中」紅線及維持美臺「非官方」關係,國務院宣佈的新版《對臺交往準則》就依循這種思維模式。

直得注意的是,前美國在臺協會主席卜睿哲及「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中國權力專案主任葛來儀友臺專家,對於「戰略清晰」都持保留態度。卜睿哲最近表示,美國不應對臺「開綠燈」,以避免臺灣採取不符美國目標,甚至可能引發戰爭的政策。葛來儀也不支持美國過度明確承諾臺灣安全,憂慮這種政策轉變會挑釁中國。美國有自己的國家利益,即使對臺灣的承諾「堅若磐石」,仍無法絕對保證臺灣的安全,蔡政府卻不知覺醒,一副高枕無憂狀。

在美中戰略競爭及整建世界新秩序的過程中,美國有既定的目標及戰略,中國也有自己的判斷,並開始挑戰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對於涉及主權及領土完整的臺灣問題更沒有讓步、妥協的空間。無論美國如何挺臺灣,或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發表多少軟性談話,臺灣地緣政治的處境,以目前蔡政府的態度與政策來看,將更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