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G7會後,臺灣可能更不安全

中時社論

七大工業集團(G7)高峰會議落幕,各國領袖對於新冠肺炎傳染氣候變遷、中共人權問題臺海和平都表達了共同立場,主導峰會的美國總統拜登深感滿意,他的外交出擊獲得初步勝利。但峰會是否真正達成「重新設定」世界秩序、證明民主優於專制、重建美國領導威信目標?G7聯合公報首度納入重視臺海和平穩定的共識,能否實質改善臺灣安全形勢等,都需要冷靜再探究

口頭宣示不代表實際行動

英國名爲地主國,實際操刀的是美國,拜登寄望第一次元首外交就可揮出漂亮全壘打,除了在國際舞臺宣告「美國回來了」,恢復美國主宰地位,同時向國內展現他的權威及領導能力。首要目標就是建構「反中聯盟」統一陣線,將強權戰略競爭升高爲「民主與專制」之爭,形成中共並未出席,卻成爲會議焦點的特殊景象。

在拜登的戰略設計中,由於臺灣戰略地位敏感、兩岸關係特殊,美國在強化對臺灣安全承諾的同時,更充分利用臺灣牽制中共。自從4月以來,美日領袖峰會、美韓元首峰會、歐日領袖峰會、G7外長會議、日澳2+2會談的聲明中都納入「強調臺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鼓勵和平解決兩岸議題」的文字,此次G7高峰會議,美、日聯手積極運作,得到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及加拿大的一致支持。

主要民主國家共同關注臺海和平,短期應可對大陸產生一定的嚇阻作用,臺灣理當感謝歡迎,但不能因而沉溺於臺灣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的想像。過去2個月所有美、日主導的雙邊、多邊會議不斷出現對中共的強硬聲明,是否有助於降低兩岸緊張情勢,或是產生反效果,這是臺灣決策當局應反向思考的問題。美國前資深外交官傅立民就警告,在美中關係中,每次敵對行爲都會引來更敵對的反應。

更應理解的是,口頭宣示與實際行動意義迥然不同。雖然美臺關係空前友好,已成爲政治人物最熱衷的政治口號,許多美方人士開始關注中共侵略臺灣的可能性與可能方式,以及美國是否有充分的軍事能力及政治意志干預中共武力犯臺。拜登政府官員則刻意保持戰略模糊,國防部長奧斯汀日前在國會只願表示,美國承諾協助臺灣自我防衛;美國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則說,美國繼續提供防禦物資給臺灣,但臺灣也必須採取措施,強化自身防禦力。如美國對於支持臺灣都有保留空間,「臺灣有事」時,寄望歐洲國家伸出援手不啻緣木求魚

開啓美中長期競爭新階段

G7高峰會議基本上整合了民主國家,形成更嚴密、團結的抗中力量,聯合公報也充滿了冷戰色彩,從未來1年捐贈10億劑疫苗反制中共的疫苗外交、「重建美好未來世界倡議」挑戰大陸的「一帶一路」、反對「非市場」的貿易政策與措施、尊重新疆人權及基本自由、香港自由與高度自治、關切東海及南海情況,到關切臺海安全穩定,矛頭都是指向中共。

但G7內部並非沒有分歧,部分計劃也缺乏具體行動方案,聯合公報中關於中共部分的措辭刻意淡化、模糊,如美國抨擊最激烈的新疆維吾爾族強迫勞工問題修改爲原則性的人權問題。歐洲國家中,特別是與大陸經貿投資關係密切的德國和義大利,反對將G7轉變爲反中集團。

反制「一帶一路」造成的債務陷阱及中共影響力,拜登強調所有基礎建設應是價值驅動、透明化及永續發展,但G7提不出具體經費來源及時間表,10億劑疫苗則遭批判無法滿足全球需要的110億劑。換言之,美國雖在G7峰會中有所斬獲,重建西方世界的聯合陣線,但無法完全抑制中共的擴張,只是開啓美中長期競爭的一個新階段。

中共成爲西方世界圍剿的目標,除了地緣政治勢力範圍權力鬥爭外,專斷的「戰狼外交」難辭其咎,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最近指示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對於G7峰會則低調宣稱「世界上只有以聯合國爲核心的國際體系,不應由少數幾國操縱。」似乎也在調整策略與手段,爭取更多的國際支持。

這次峰會美國佈局已久,充分展現了拜登的外交風格。日本媒體已多次預告,聯合公報將納入有關臺海的文字,民進黨政府大事宣揚,讓臺灣沉迷在世界主要民主國家支持臺灣,臺海和平與穩定是「自由與開放的印太地區」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反而曝露出臺灣安全繫於國際安排,喪失了獨立自主性的事實。長期而言,臺灣可能反而更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