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痔瘡!5分鐘上廁所黃金守則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臺北報導

許多人上廁所,喜歡看報紙,或是低頭手機,但研究卻發現,久坐馬桶容易得到痔瘡醫師指出,持續蹲坐馬桶超過30分鐘,易得痔瘡,主要是久久蹲坐馬桶,下半身血液迴流較弱、循環受阻,易造成下肢靜脈曲張,或是內外痔瘡。因此建議若5分鐘還無法順利排便,最好起身活動一下,以減少痔瘡發生的機會

▲醫師建議,每次解便時間大約5分鐘就好,超過時間就休息一下,等有便意時再上廁所。(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新北市板橋亞東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曾立銘醫師表示,現代人幾乎都是使用坐式馬桶,而非蹲式馬桶,因爲使用坐式馬桶比較不會腳痠。然而根據醫學研究,坐式馬桶有以下2項缺點

1.腹部不容易用力腹肌力量不夠,造成排便困難;而蹲式馬桶則不會有這個問題

2.容易造成靜脈曲張跟痔瘡:坐着上廁所對肛門形成壓力括約肌不能放鬆,阻力變大,因而使得靜脈血液迴流不佳,容易造成靜脈曲張跟痔瘡。若使用蹲式馬桶因爲不會蹲太久,所以比較不會有血液迴流受阻的問題。

其實坐久跟看書報是互爲因果關係,坐久太無聊,所以會看書報,如此一來反而增加肛門周邊靜脈血管壓力,更解不出來、會坐更久,對痔瘡更不利,應該打破這種的惡性循環。

醫師建議,每次解便時間大約5分鐘就好,超過時間就休息一下,等有便意時再上廁所。此外,最好透過飲食飲水及排便習慣訓練,養成5分鐘內完成解便的好習慣。

【5分鐘上完廁所黃金守則】:

1. 正確飲食習慣:排便順不順,纖維攝取量的多寡是問題。建議民衆,應攝取足夠的纖維及水分,這樣能形成體積大的糞便,上廁所時比較不費力。研究顯示,解粗、軟便比較省力時間短;解細、硬便所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也容易造成肛門口的壓力,以及用力排便的撕裂傷。

2.多喝水:可避免糞便乾硬,尤其纖維必須加上水分,才能變成容易解的大體積糞便。

3. 固定上廁所習慣:若沒有養成固定上廁所時間,排便的衝動容易被抑制。一旦排便感降低,腸道水分被吸收,久了就會形成不易解的硬便便。

4.訓練放鬆肛門括約肌:肛門括約肌不能放鬆的主因是壓力,例如有些女孩子習慣性的抑制排氣結果到了要排便的時候也放不開,因而誤以爲自己有便秘的問題。其實是壓抑過頭了,只要使用甘油球來讓肛門括約肌放鬆,或沖水刺激肛門口,排除過度的緊繃,就能慢慢改善。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