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監管有效反制大數據“殺熟”

根據《價格違法行爲行政處罰規定(修訂徵求意見稿)》,對“殺熟”者除了處以上一年度銷售總額1‰以上5‰以下罰款外,對情節嚴重者還可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營業執照,這將讓那些願意砸錢燒錢來營銷商家心存顧忌,否則就可能被清出市場

近日,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佈《價格違法行爲行政處罰規定(修訂徵求意見稿)》,本次修訂徵求意見稿的一個亮點是,對涉嫌利用數據“殺熟”的平臺或商家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上一年度銷售總額1‰以上5‰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近年來,隨着網絡購物普及,大數據“殺熟”現象屢有發生。不少網友發現,同一段路程,打車軟件對兩部手機報價各異,部分旅行APP也存在“看人下菜碟”現象,對老顧客提供高定價商品

市場經濟條件下,針對不同消費者給出不同的定價並不鮮見,只要價格公開、不屬於壟斷銷售和強買強賣,就應尊重商家的自主經營權,但“殺熟”則違背商業倫理。一般而言,商家對老顧客提供更加優惠的價格符合商業倫理和經營理念,如會員等級越高,享受的優惠越多。這樣纔有利於培養顧客忠誠度,提高對商家的認可和信任度,進而助商家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遺憾的是,個別商家藉助大數據“殺熟”,透支了消費者信任,還可能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

一般情況下,商家佔據信息優勢技術優勢,且市場環境瞬息萬變,消費者很難識破“殺熟”行爲。如果商家掌握着大量用戶的信息,很可能會根據技術手段對消費者“畫像”並提供有差別的定價和服務,實施隱蔽而精準的“殺熟”。而消費者相對分散,且處於弱勢地位,難以瞭解商家的定價策略,除非每次購物時進行比價,否則很難覺察到被“殺熟”。即便發現了想維權,也常因爲“追回一隻雞,得殺一頭牛”的維權成本,不得不放棄。

爲吸引新用戶,商家在一定時期內針對新用戶提供優惠價格,在情理之中。而且,很多商品價格經常處於變化之中,尤其是機票旅館酒店的價格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隨客流天氣變化等因素調整。由此,除非在同一時間段內,在同一地區,有多個具有相同“會員級別”的消費者購買相同商品,否則,莫說普通消費者,即便監管部門也難以分辨何謂正常的價格變動,令分辨“殺熟”難上加難。

在技術進步背景下,如果不對商家進行強有力的監管和約束,某些新技術就可能成爲個別商家作惡的工具,讓消費者愈發弱勢,淪爲被精準“殺熟”的對象。進而言之,如果不及時對大數據“殺熟”說不,互聯網商業就失去了便民屬性,淪爲強勢商家宰割消費者的幫兇。

根據此次徵求意見稿,對“殺熟”者除了處以上一年度銷售總額1‰以上5‰以下罰款外,對情節嚴重者還可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營業執照,這將讓那些願意砸錢燒錢來營銷的商家心存顧忌,否則就可能被清出市場。當然,治理大數據“殺熟”,更需要有效監管經營者的“算法”,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智慧監管,有效反制“殺熟”行爲,讓商家不敢用技術作惡,保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