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片全網瘋傳!陸首席生化武器專家「親試第一劑疫苗」?真相出爐了

網傳陸首席生化武器專家陳薇親自打第一劑疫苗。(圖/翻攝自微博)

記者鄭思楠/綜合報導

一張配文爲「疫苗第一針,院士先試」的圖片3月3日晚開始在大陸社交網路瘋傳。該圖片被認爲,中國工程院士、有首席生化武器防禦專家之稱的陳薇院士團隊研製的疫苗已進入臨牀階段,配文還稱,「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今天注射到陳薇院士左臂專家組7名黨員也一同注射。」

據《中國科學報》報導,隨即,網上出現一片稱讚聲,但不久這張圖片的真實性被質疑,「疫苗人體實驗怎麼可能會這麼快」、「嚴謹的科學家,不會做這事」、「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這圖很明顯是陳薇出征武漢前,注射提高免疫力藥物的」。

微博認證爲「香港文匯報北京新聞中心執行總編輯」的「凱雷」3月4日凌晨也發微博表示,「流傳的這張照片是陳薇出征武漢前,和我2003年打的是一樣的針,旨在增強免疫力出征戰場,這些流傳的圖片上的文字是不對的。」

「首先,『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這樣的表述不嚴謹,疫苗研製成功這樣的詞也不能隨便用。」正在開展新冠病毒某疫苗研發的一位研究人員透露,疫苗的研發週期是很長的。

▲流傳的合影。(圖/翻攝自微博)

這位研究人員表示,研製的疫苗進入臨牀以後,還要經過從小範圍人羣試驗到大規模試驗的過程,臨牀滿3期以後,國家相關藥審部門才能批准疫苗的上市,這時候的「疫苗」才能真正稱之爲「疫苗」。

那麼,疫苗研製過程中的「親身試驗」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他迴應,「只有疫苗研製的前期工作,包括工業製備的生產工藝動物水準有效性安全性評價、通過國家藥監部門審覈同意等工作已經做完了,候選疫苗獲批進入臨牀試驗階段,才能開始小範圍的人體臨牀試驗,這時候纔會有研發負責人『第一個接種』。」

該研究人員說,如果這些工作沒有做完就「親身試驗」,醫學倫理上應該是通不過的,「有些疫苗在動物身上有效,但到人身上就不那麼有效了,那這個疫苗能進入臨牀嗎?所以一定要證明疫苗的有效性,這才行。」另一業內人士提到,注射給自己,並不說明能注射給公衆,「必須按規定來做。」

其實就在3月3日晚間,央視《新聞聯播》報導稱,「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薇領銜科研團隊在新冠疫苗研製方面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但這一「重要階段性成果」是指疫苗研製進入人體臨牀試驗環節嗎?報導中並未提及。

▲陸首席生化武器防禦專家陳薇。(圖/翻攝自微博/新浪軍事)

但從該新聞中,陳薇院士「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正在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推向臨牀、推向應用」的表態中可知,團隊研製的疫苗尚未進入人體臨牀試驗。

而就在5天前的2月28日,總理李克強在考察國家新冠肺炎藥品醫療器械應急平臺時,也聽取了隨行院士對疫苗研發情況的介紹。在該院士的介紹中有一個明確的時間點,「各個疫苗研發團隊都在夜以繼日爭分奪秒,力爭最快的疫苗在4月份開始臨牀試驗」。

另一邊,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秦川3月4日表示,目前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正在進行6種疫苗的動物實驗評價。據瞭解,這6種疫苗應是大陸新冠疫苗研發最快的,目前只有該研究所(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等單位合作)擁有通過科技部鑑定的轉基因小鼠恆河猴肺炎感染模型2種動物模型

那麼,爲什麼很多人願意相信該圖片是陳薇院士「先試第一針」,是因爲她是在阻擊SARS、抗擊波拉硬仗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大陸女科學家。2014~2015年西非伊波拉疫情期間,她曾率隊赴非洲疫區完成伊波拉疫苗臨牀試驗,這是第一個在境外開展臨牀研究的中國疫苗。

其實,陳薇長期從事生物防禦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藥研究,在此次新冠疫苗研發的賽道上,團隊研製的是腺病毒載體疫苗,被視爲疫苗研發的「種子選手」。她還曾自信表示,「1月28日美國總統川普宣佈美國科學家將在12周內研製出新冠疫苗,我相信我們國家科研人員的速度不會亞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