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解封 旅遊疫苗當護照

(本報系資料照片

因爲新冠肺炎大流行,讓原本處於質變的疫苗產業產生了量變。這次最先問世的新冠疫苗廠家都不是傳統的疫苗大廠,而是藥廠科技廠。因爲整個疫苗產業已由原本的生物科技蛻變爲生化科技,新冠大流行只是催化及驗證了這樣的趨勢

原本的疫苗產業屬於生物科技,必須要利用生物體來產生,例如使用胚胎蛋或細胞株,用以產生所需病毒蛋白,最大的弱點量產,尤其是應急量產更不可能。2009年新型流感來襲時,全球母雞並沒有動員每天多生幾個蛋,疫苗產量沒有因疫情而成功量產,是靠着病毒自然消失藥物協助才得以緩解。

生物科技的弱點可以由生化科技克服,運用化學合成蛋白質前驅物質,讓人體自行合成疫苗蛋白抗原技術關鍵。這是在化學工廠裡合成,絕對可應付大量生產。這樣的趨勢在新型流感前後就有雛型,因爲缺乏大流行的實戰磨練,看不出其優越性,唯有具前瞻的廠家及政府才能洞燭機先,搶得大流行時的發展先機

民進黨政府是搞社會運動起家的,科技這玩意兒是不懂的,就更別提科技前瞻發展了。如果他們在疫情之初就能瞭解疫苗的關鍵角色,正確指示疫苗發展的方向,設定期限,立下前瞻購買合同,臺灣哪會淪落到必須靠欺騙,才能度過沒法在第一時間取得疫苗的政治難題

新冠疫苗就是生化科技的產物,產量會是傳統疫苗的數十倍,絕對會在前幾波疫苗打完後變成產量過剩。因爲新冠疫苗雖然說是全民疫苗,在打到三分之一人口後疫情就會趨緩,三分之二以後就會停止。只要主要疫情國家打到這種水平,疫苗的需求就會降低,屆時絕對有便宜貨可買。

臺灣雖然沒法在第一時間買到疫苗,但仍有反敗爲勝的契機。新冠疫苗在臺灣應界定旅遊疫苗,每個欲出境國民都必須接種疫苗,獲得疫苗護照就可自由出入境,我們也可要求來臺旅客一樣要有疫苗護照,以最少的疫苗量達到開放臺灣邊界目的

臺灣沒有社區感染,我們的醫護官員弱勢團體只要不牽涉邊境管制業務就不需要列在第一波接種名單,在落實疫苗護照後,連邊境管制都可以撤。千萬不要盲目的跟着美國走,美國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家,需要全民防護,優先接種於醫護及官員可以理解。

臺灣疫情控制很好,我們要的只是以疫苗進行邊境解封,不要認不清自己,只當美國的跟屁蟲,連賠了夫人又折兵都不知道。(作者醫師、退休基層公共衛生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