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院士親屬關係圖”流出,學歷真能靠血液傳播?書香世家罷了

經常有人炫耀自己的親人或者另一半考上了公務員,或者是有博士,碩士這等高學歷,卻經常被人教育說學歷是沒有辦法靠血液傳播的,別人考的高學歷終究不是自己的,如果想要實現能力獨立的話,仍然要靠自己的努力。

不過,家中有高學歷的人幫忙必然還是會讓下一代走的更遠一些吧,因爲有人曬出了一張院士親屬關係表。

可以看出我國有大量的院士,他們可能就出自於院士之家,要麼是父子父女關係,要麼就是兄弟夫妻,還有叔侄和翁婿的關係。那麼這又能說明什麼呢?

一張“院士親屬關係圖”流出,學歷真能靠血液傳播?其實是書香世家罷了!

經常聽人說這樣一個道理,如果想要考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靠僅僅一代人努力學習,再拼命也是希望渺茫的。因爲普通人的最好出路也就是憑藉高考裸分考進清華,但是那樣真的競爭力特別大,有很高的失敗率。

所以最好要靠全家三代人的努力,最好是父母就已經給你安排好了寬廣的前路,父母就是大學教授,他們能夠給你提供更好的教育,或者是父母有更高的認知和錢。他們可以讓孩子去參加各類競賽,走保送途徑,這樣成功率就會很大的提高。

那麼如果學歷到了最頂峰,比如成爲院士這樣特別高的學術地位,是否還跟家庭有一定的關係呢?其實如果從這張表上來看,同樣也是有一些的我們可以看,如果是父子,父女關係的話,截止2010年就有11對這樣的親子組合。

這真的是家庭非常好的傳承,明明父母的職位已經高到不用孩子多努力了,但是他們仍然要努力學習去重複。父母的成就甚至是超越,真是讓人感嘆,有些人起點就比別人更高,但是他們仍要努力學習,這纔是最可怕的。

但是親屬關係最多的可能是兄弟和夫妻這樣的組合,尤其是夫妻院士,說明高學歷還是容易在一起配對成功的,這就是爲什麼一定要門當戶對。如果子女讀到了博士階段,那麼父母肯定不希望他們只找一個大專或者高中畢業的人,這是人之常情,而不是一種學歷上面的鄙視。

其實靠血液傳播的,並不是院士身份,而是努力和智商

有人看完了這份表之後表示這也太神奇了,難道院士身份真的可以靠血液傳播呢?其實根本就不是這樣,我們平心而論,這只是書香世家的一種傳承罷了,這就是爲什麼我們特別佩服那些書香門第。

他們一代又一代似乎都是做官或者是讀書人,這就是家教的重要性。比如呂叔湘是語言學的頂流。但是他的兒子呂敏是物理學的院士,兩人的研究領域完全無關,哪裡存在所謂的互相扶持呢?

但是這些書香門第在某種層面上就是做到了文化的傳承。他們在才意味着我們值得驕傲,而且智力當然也是遺傳的,院士之間由於工作關係和身份地位彼此之間的交流和結合更加的高頻率,但是超高智商是不太可能代代遺傳。

不要去否定高智商背後的努力,所謂學閥一詞用來形容此類院士確實有些有失公允,因爲他們的這種組合程度相比於師生都是院士的話其實更爲常見。而且也更爲合理。

截止目前我國一共出過2700名左右的院士,把這張圖中的各位院士全部去除的話,有血緣比例的真的太少太少。當大家看到一個優秀的人應該去學習的是他努力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其餘的東西都只是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