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公園 - 理想與夢想的實踐地

圖、文/非池藝術

一棵樹靜止不動 另一棵樹向前移動…若在傳統形式裡,尋找親近的關係,你將徒勞無功;一旦渴切地開始“個人的”轉變,便開始重新思考一切。一棵樹靜止不動 另一棵樹向前移動…,我們感興趣的乃是一切均未被思及的 長程的 遙遠的未來…。藝術、思想心靈的最高行動是自由,然虛無卻驅使自由,這人最特殊的情致動力,在當下社會、政治、經濟、歷史衝撞中,潛行着不朽的意向,這無窮盡的矛盾意識;一個詩化屍化循環復現的軸承,及未被揭示的邊緣,所有的事物都取決於“同一與非同一的同一”裡。在歷年中“伊通公園”不只成爲藝術的開放論壇,同時也爲藝術界闢建了一個自主性的演示櫥窗,在官方體制商業系統之外,仍有經常的機會去探觸鮮活的藝術面向,除了不斷策劃啓發性的藝術展覽,也舉辦過“與藝術家對話”提出問題,互換心得,在品味作品微妙細膩的變化外,更能瞭解到藝術家的創作動機及思考過程技術運用,及其作品中的指涉和隱喻等等,從以往的同好聚所,跨越到展出型態空間,憑藉着一種精神感知的聯繫而存在。

論及空間之前,想請您們再談談「伊通公園」之緣起?劉慶堂(以下簡稱劉):這裡也是另外一個教學現場,具有啓發作用。進出的學生中山女中、師大附中大學藝術相關科系的比較多。畢竟很多從伊通出來的藝術家現在在大學教書,甚至有時就直接來這邊上課。事實上有時候我們展覽也蠻限制級、蠻色情、蠻煽情的!當年我於復興美工畢業後始終覺得「繪畫」是唯一一條發展藝術的方向,直到接觸國外極富創造力的展覽時才驚覺:「原來有不一樣的思考脈絡!」現成物、觀念藝術的路,所以纔不斷找人來對話!所以伊通這邊一半是聊天的空間,一半是展覽空間,藉由來回對話激盪,釐清「知」與「不知」的部分。我們儘量不走傳統路子,希望藉由這個平臺馬上吸收到不一樣藝術的訊息臺灣20幾年前藝術觀念真的太狹隘了!但當時書很發達,看書時的似懂非懂,更加勾起我們對藝術的好奇!爾後莊普他們從西班牙歐美回來,他們帶給臺灣藝術家不同的聲音,開創很多可以學習的空間。們儘量是先用談論方式促成一個方向,所以談論對我們來講是蠻重要的。伊通的起源來自於一開始我們先發現藝術有一個新的方式及發展方向,接着看到莊普、賴純純他們的作品,發現他們走的方向其實相當接近!當時形成一個默契是去約他們在咖啡廳聊天,甚至在一個不一樣另類環境廣聊各類型的藝術話題,當時覺得這種方式日有精進!持續不斷的對話了一年多後,我們決定找一個空間,這樣至少能夠邀請….完整採訪內容請見http://artemperor.tw/talks/73

非池中陪着你 藝術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