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駕難求解客運司機短缺之困有多難

近期,公安部召開新聞發佈會,推行12項公安交管優化營商環境新措施。記者注意到,“優化大中型客貨車駕駛證申領條件”這一項,不僅放寬了駕駛員年齡限制(大客駕駛證申領下限由26週歲降至22週歲,大中型客車駕駛證申領上限由50週歲調至60週歲),還縮短了增駕時間間隔要求(大客駕駛證增駕年限由5年縮短至3年,中型客車駕駛證增駕年限由3年縮短至2年),這標誌着駕駛員的證照增駕將更加便捷、高效。

對此,有不少客運司機表示,限制門檻的降低,雖然有利於更多運輸從業者進入客運領域,但目前“一駕難求”的問題依然突出,同時客運行業還面臨駕駛員年齡偏大的困境。想要徹底解決客運司機尤其是公交車司機短缺的難題,還需要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政策。

門檻高 壓力大 客運司機日益緊俏

目前,全國範圍內普遍存在客運司機緊缺的情況,造成“青黃不接”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一在於客運行業勞動強度大、工資待遇相對較低,對新進人羣的吸引力不足。

“我開了7年公交車,每天早上6點左右到公司,晚上至少要9點才能下班,平時加班加點也是常事。”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以及相對較差的從業環境,讓公交車司機王師傅越來越吃不消,“有時遇到棘手的乘客,更是要疲於應付,還會給公共交通系統帶來安全隱患和風險。”

“公共交通在人們的綠色出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隨着低碳理念的不斷深入,我國對公共交通領域的投入不斷加大,公交車配備數量日益增多。不過,近年來,公交車司機難招難留的問題愈發凸顯,導致一些地區的公交企業只能採取增加單班車數、鼓勵司機加班加點、不休假的權宜之計。”遼寧省鐵嶺市公共汽車公司相關負責人李先生表示,年輕人大多不願應聘專職的駕駛崗位,所以公交車司機的補充和更新就會出現問題,這也間接給原有的司機造成更大壓力。

“我們公司的駕駛員普遍爲‘60後’、‘70後’羣體,‘80後’、‘90後’的年輕人幾乎沒有,年齡斷層已經出現。”王師傅介紹說,他所就職的公交公司經常在網上發佈司機招聘信息,但應聘者寥寥,這種情況在其他公交、客運公司中也十分常見。在他看來,隨着就業選擇越來越多,專職司機已不再“吃香”。尤其在薪資方面,近年來公交車司機的工資雖然有所提升,但與其他行業相比,薪資優勢不再明顯,而且現在的公交車司機不僅要承擔本職工作,還要承擔售票、保潔等多重工作。

記者採訪瞭解到,客運司機培養週期長、難度大,是導致客運行業招工形勢愈發嚴峻的第二個重要原因。從多個省市公共交通公司近期發佈的招聘信息來看,客運司機可享受國家規定的五險一金、帶薪年假以及優厚的薪資待遇和獎金激勵。不過,由於公共交通安全事故頻發,加之相關部門對於車輛管控趨嚴,致使客運司機入行的門檻不斷提高。

“大中型客運司機必須持有A1/A3駕駛證和從業資格證纔可上崗。較高的門檻,致使不少‘80後’、‘90後’對客運司機這個職業望而卻步。”上述負責人李先生指出,大中型客車駕駛證獲取門檻高、難度大,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費用,此後還需參加培訓才能辦理從業資格證。可以說,想要上崗必須要“過五關斬六將”。

安全防線不能破 優化從業環境是關鍵

近年來,司機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客運行業的發展。而公安部此次推行的優化新舉措,降低了駕駛員的增駕難度,放寬了准入門檻。不過,也有不少乘客擔心,客運行業本就亂象叢生,放寬准入門檻是否會導致從業人員能力水平降低,進而影響行業的有序發展。

“售票員服務不佳,司機疲勞駕駛、違規接客等問題,給乘客帶來很不好的乘車體驗。”市民陳先生表示,公交車被冠以“路霸”的帽子並非空穴來風。多數地區的公交車司機存在不良駕駛行爲,比如車輛強行變道、加塞等,不僅破壞道路通行秩序,還存在比較大的安全隱患。再者,迫於工作、生活壓力,公交車司機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容易出現問題,從而導致悲劇的發生。另外,除了在城市公交以及長途運輸場景中存在各類亂象之外,在農村、鄉鎮地區也時常發生客車司機拒載、服務態度惡劣等問題。

有業內專家直言,客運司機肩負重大的行車安全責任,因此對於駕照的考取標準以及司機的素質要求不能降低。

“解決客運司機短缺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待遇,同時建立有效的工資增長機制,使其收入與工作強度相匹配;其次是要加強培訓,進一步提高客運司機的從業素質,消除公衆對司機羣體的‘誤解’,提升其社會認同感和從業幸福感;第三是鼓勵企業自行培養人才,提高其歸屬感,減少人員流動;最後則是需要相關部門增設中大型客車駕駛員資格考試批次,以保障符合資質的準駕駛員儘快合法上崗。”上述行業專家說道。

“在強化客運司機隊伍後備力量培養,解決司機短缺難題的同時,客運行業還要在服務上尋求突破,比如提升車輛的舒適度線路的合理性以及客運從業人員的服務水平。”北京祥龍阿爾薩客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波說道。

夕陽產業想要重煥新生需提高行業吸引力

傳統客運市場不斷萎縮,客運行業被稱爲是‘夕陽產業’,這也是導致從業者不願進入該行業的重要原因。”王波指出。

“客運司機曾是個搶手職業,薪資高、工作穩定且有保障。但現在行業不景氣,給從業者帶來了很大的生存壓力。”50歲的王師傅從事公路客運已有20餘年,在他剛進入客運行業時,高鐵網絡還沒有鋪開,公路客運仍是人們的主要出行方式。在行業穩步發展的帶動下,大批從業者進入客運行業。“那時跑公路客運,乘客多、票價高,司機的收入普遍比較可觀。不過,隨着高鐵網絡密度不斷加大、民航走向大衆化,客運行業受到了極大衝擊,客流量不斷縮水,客運司機的收入也直線下降,曾經人人羨慕的職業,如今已淪爲底層工作,無人問津。”王師傅告訴記者,“前兩年,親戚家的孩子大學畢業後,想跟着我跑客運,我毅然決然地拒絕了。不是因爲我自私,而是不想讓他嚐到這份苦和心酸。”

與王師傅一樣,趙永年也是名客運“老兵”,從業20年,飽嘗客運行業帶給他的喜悅與心酸。“過去,客運行業確實是個朝陽產業,尤其是鄉鎮班車非常火爆,那時我是真的賺到了錢。不過,現在這個行業已風光不再,私家車越來越普及,出行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擠佔了客運市場不少份額。”由於生意遲遲沒有起色,趙永年已把客車轉手賣給了朋友,改行做起了滴滴司機。對於客運行業難招人的問題,趙永年也表示理解。“現在的年輕人都想往熱門的行業裡‘鑽’,像是互聯網、電子競技等領域,誰還會想做客運司機,又累又苦,還不太體面,這是現實問題。”趙永年坦言。

由此看來,想要解決‘一駕難求’之困,除了優化從業環境,全面提升行業吸引力也是重中之重。

“公路客運行業想要重塑行業吸引力,必須要推進行業轉型升級,激發運輸市場活力。”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高級技術顧問裴志浩表示,公路客運轉型升級需要多方協作。一方面,相比私家車,長途客運、旅遊客運、城鄉客運、鄉村客運等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更綠色、更環保、更節能,還可以減少道路擁堵,國家政策層面應該有所傾斜。另一方面,傳統客運企業需要根據市場變化,及時做出調整。“相較於高鐵、民航,公路客運的靈活性更高,客運企業可以積極探索‘客運+旅遊’、定製客運、網約客運等經營模式,以契合客運市場新環境,滿足乘客個性化出行需求。與此同時,客運企業應儘量下沉線路,將服務觸角延伸到鐵路、航空觸及不到的區域。”在裴志浩看來,只有通過不斷的轉型、調整,才能給行業注入新的活力,吸引年輕人加入客運大軍。

在轉型升級的同時,企業還要傾聽一線從業人員的聲音,切實關注從業人員的生存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業態循環,從根本上解決客運司機短缺的難題。

編輯:孫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