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促開放 防風險 育競爭力 “十三五”外匯管理服務邁上新臺階

加大“放管服”改革,推進貿易便利化,拓寬業態結算渠道,提升投融資便利化水平

推進“深港通”“債券通”“滬倫通”,取消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限制,擴大合格境內有限合夥和投資企業試點規模和範圍,放寬外資機構准入限制;

探索建立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

“十三五”以來,國家外匯管理局不斷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不斷提升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同時,以金融市場開放爲重點,推進資本項目開放,推動建設開放、有競爭力的外匯市場,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推進貿易便利化 拓寬貿易新業態結算渠道

“當前,促進貿易新業態發展已成爲我國加快培育貿易競爭新優勢、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與傳統貿易相比,貿易新業態多元的市場主體、高頻的線上交易模式,對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有着更大的需求。

作爲迴應,2019年1月,國家外匯管理局率先在粵港澳大灣區、上海市和浙江省開展了首批貨物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同年10月,試點業務範圍又擴大至服務貿易項下。截至今年10月末,試點已擴大至19個地區、63家銀行及413家企業,涉及業務數19萬筆、業務額1202億美元。

“通過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提高銀行真實性審覈能力,逐步形成‘主體越誠信、手續越便利’‘銀行越合規、審覈越自主’的信用約束和政策激勵機制,將使銀企共得實惠。”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同時,國家外匯管理局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憑線上電子訂單、物流等交易電子信息,爲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等提供跨境結算服務,進一步拓寬了貿易新業態結算渠道。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末,共有6家銀行爲5565家小微企業辦理247萬筆訂單,累計收匯3997萬美元。以浙江義烏爲例,該市新增個人外匯儲蓄賬戶12816戶、個人市場採購貿易結匯210.2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7%和41%。

廣東、重慶、福建、浙江等地的跨境電商個體戶也反映,通過個人外匯儲蓄賬戶辦理貿易收匯,收款時間縮短了3至4個工作日,手續費節省1%至2%,資金安全也更有保障。

在推進貿易便利化的同時,國家外匯管理局還在全國推廣資本項目收入結匯支付便利化改革、推廣跨境金融區塊服務平臺試點、實施並擴大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等,一系列舉措都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效果。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末,全國共辦理11.2萬筆資本項目收入結匯便利化支付,金額約229.9億美元;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累計完成應收賬款融資放款金額526.9億美元,服務企業共計5149家,中小企業佔比75%以上,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下一步,外匯局將推出更多外匯便利化業務,更好滿足貿易創新發展訴求,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王春英表示。

金融市場雙向開放 深化資本項目改革

“爲了進一步推動構建金融雙向開放新格局,滿足境內市場配置境外資產或者對外投資的合理需求,近期國家外匯管理局啓動了新一輪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額度的發放,這是外匯局考慮深化跨境證券投資改革開放的積極舉措。”王春英說。

記者梳理,“十三五”期間,國家外匯管理局不斷放鬆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RQFII)匯兌限制,穩步推動QDII常態化額度發放,更好滿足境外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需求;擴大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地合格境內有限合夥(QDLP)/投資企業(QDIE)試點規模,穩步擴大QDLP試點區域,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陸續推出“深港通”“債券通”“滬倫通”等跨境證券投資新機制;擴大債券市場對外開放,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

“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有利於拓寬跨境資本均衡流動的渠道。”王春英表示,近年來境外投資者淨增持境內證券穩中有增,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規模持續保持在1200億至1300多億美元的水平;對外證券投資方面,2014年11月以來到今年9月末,港股通“南下”資金累計流出1.3萬億元人民幣

談及我國外匯市場建設,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人員表示,“十三五期間,外匯局配合出臺債券通、QFII等項下匯率風險管理政策,服務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同時,豐富外匯市場交易主體,截至今年9月末,47家境外央行類機構、22家境外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和45家人民幣購售業務境外參加行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推動外匯市場開放。

爲方便境內企業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2016年,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建立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框架:設置可調整參數,方便監管機構控制外債整體風險;取消借用外債事前審批,境內機構可以在宏觀審慎框架內自主借用外債;統一中、外資機構外債管理政策,各類市場主體待遇平等。

“政策實施以來,拓展了境內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融資空間,引導資金更多投向國家鼓勵的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大項目,有效助推了實體經濟發展。”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特別是今年3月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上調至1.25後,除政府融資平臺和房地產企業以外的境內機構借用外債空間進一步擴大,有利於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多種渠道籌集資金。”

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建立兩位一體管理框架

“爲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十三五’時期,國家外匯管理局在總結近年來我國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了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經濟金融安全。”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方面,以加強宏觀審慎爲核心改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建立和完善跨境資本流動監測、預警和響應機制,逆週期、市場化調控外匯市場主體,防止大規模跨境資本流動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以銀行、重點企業等系統重要性跨境投融資機構爲抓手,豐富針對各類交易主體的全覆蓋宏觀審慎管理政策工具箱。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理的國際溝通和政策協調。

另一方面,以轉變監管方式爲核心加強外匯市場微觀監管。保持外匯管理政策和執法標準跨週期穩定性、一致性和可預期性。通過行爲監管維護外匯市場競爭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通過創新微觀審慎監管工具防止外匯市場主體過度的風險承擔行爲,維護外匯市場健康秩序。着力打擊虛假、欺騙性交易,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嚴厲打擊地下錢莊、網絡炒匯及跨境賭博等非法金融活動。

在做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同時,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外匯儲備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多元分散投資,以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爲目標,連續多年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截至今年10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爲31280億美元,較年初上升201億美元,爲提升國內外對我國經濟發展信心發揮了“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

“下一步,外匯局將改革完善與新發展格局下高水平雙向開放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機制,有序推進高水平資本項目開放,提升跨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快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有效防範化解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