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外匯局重磅出手:下調這一關鍵指標 什麼信號?

(原標題:央行、外匯重磅出手:下調這一關鍵指標 什麼信號?)

匯率環境已經大爲不同,時隔9個月,央行、外匯局聯手再將這一重要參數進行調整

12月11日,央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公告稱,爲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市場調節外匯資產負債結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金融機構應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這是自今年3月11日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上調至1.25後,時隔僅9個月再次調整。不過,值得注意的,這次參數調降的對象只面向金融機構,企業並不在列。

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的高低,直接影響着企業和金融機構可以在境外融資的風險加權餘額上限的大小。此次將金融機構的參數調降,意味着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下降。此舉在當前匯率雙向波動加大的情況下,利於控制金融機構跨境融資風險。

中銀國際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下調金融機構跨境融資的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本身就是逆週期調節,同時也屬於疫情應對的臨時性政策退出。從六月份以來到現在爲止,人民幣匯率已經持續升了六個多月時間,市場出現了一些順週期的情況。通過宏觀審慎係數逆週期調節,實際上就是想釋放一個信號,促成市場預期分化,促進外匯收支平衡。

何爲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

外幣一體化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始於2016年,其與原有的企業跨境融資模式最大的變化,在於央行和國家外匯局不再對企業和金融機構實行外債事前審批,而是改爲企業事前簽約備案,金融機構事後備案;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與其資本淨資產掛鉤的跨境融資上限內,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

根據央行確定的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公式,決定企業或金融機構跨境融資餘額上限的核心要素都包括跨境融資槓桿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所不同的是,企業跨境融資餘額上限還受淨資產規模約束,而銀行類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則分別受一級資本和資本(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約束。

根據此前規定,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推廣後,央行可根據宏觀調控需要和宏觀審慎評估(MPA)的結果設置並調節相關參數,對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跨境融資進行逆週期調節,使跨境融資水平與宏觀經濟熱度、整體償債能力國際收支狀況相適應,控制槓桿率和貨幣錯配風險,有效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信號意義大,給匯市降溫

今年3月上調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恰逢海外多國央行爲應對疫情衝擊開啓新一輪量化寬鬆,使得低利率甚至是負利率的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國家外匯局有關負責人彼時就表示,政策調整後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相應提高,這將有助於便利境內機構特別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多渠道籌集資金

時隔9個月,針對金融機構的宏觀審慎調節參數重新調降回1,旨在控制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上限,防範匯率雙向波動加大背景下的跨境融資風險。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在人民幣持續升值背景下,企業外幣融資快速增加,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境內金融機構外幣貸款快速增加,截至11月底,外幣貸款較年初增加1090億美元,較5月底本輪人民幣升值階段開啓之初增加559億美元;二是外債餘額同步增加,截至二季度,外債餘額較年初增加751億美元。年初爲了應對疫情鼓勵企業從境外融資,曾將係數從1升至1.25,目前我國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經濟復甦加快,但與此同時宏觀槓桿率開始攀升,企業債務違約事件不時發生。在此背景下,爲了避免風險的進一步擴大蔓延,規避境外風險對我國的波動傳染,有必要加強對金融機構跨境融資的逆週期管理,因此,此時下調調節參數也是應有之義。

不過,亦有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此舉的信號意義更強。大部分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規模都較爲充足,一個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的微調對大部分企業和金融機構並無太多實質性影響。

管濤表示,從六月份以來到現在爲止,人民幣匯率已經持續升了六個多月時間,市場出現了一些順週期的情況。通過宏觀審慎係數逆週期調節,實際上就是想釋放一個信號,促成市場預期分化,促進外匯收支平衡。同時,由於這個措施主要是針對銀行,約束銀行對外舉債,對內發放外匯貸款的能力,故對企業應該沒有直接影響。而且,逆週期調節是宏觀調控的需要,防範系統性風險。

“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與遠期購匯風險準備金率、逆週期因子類似,都是宏觀審慎調節工具,此次調整也能凸顯央行的政策意圖,有給匯率降溫的目的。”上述也業內人士稱。

12月11日,Wind數據顯示,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16:30收盤價報6.5411元,較前收盤價漲69點。本週,在岸人民幣匯率累計跌109點。

匯率雙向波動加大,跨境企業要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

儘管自今年5月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幅明顯,但市場普遍認爲,未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進一步加大。面對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加大,企業應加強匯率風險管理

國家外匯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近日在公開場合表示,在一個匯率波幅加大的世界裡,如何做好匯率風險管理,對企業尤其是國際業務佔比較高企業的財務績效十分重要。企業應聚焦主業財務管理應堅持匯率風險中性原則。應適應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市場環境,克服“匯率浮動恐懼症”,理性面對匯率漲跌。應審慎安排資產負債貨幣結構,合理運用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保持財務狀況的穩健和可持續。應專注發展主業,不要將精力過多用於判斷或投機匯率走勢,避免背離主業或將衍生品交易變異爲投機套利,承受不必要的風險。

在管濤看來,與其說人民幣匯率進入新週期,不如說是新常態。下一階段,人民幣匯率是在均衡水平基礎上,跌多了會漲、漲多了會跌,有漲有跌、大開大合的雙向震盪走勢。對於企業和個人而言,不要去賭匯率的單邊走勢,要樹立風險中性的意識。運用避險工具主動管理匯率風險,把匯率波動給生產經營活動造成的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然後按照已經鎖定的成本和收益來安排企業的主業經營。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也表示,當前疫情仍在全球範圍蔓延,國際經濟環境存在較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特別是美國的經濟走勢、貨幣政策和美元指數走勢,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較大的外溢效應。一旦美元指數重新反轉升值,那麼將引起非美元貨幣貶值與跨境資本回流,給跨境企業帶來較大的匯率風險。因此,跨境企業要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利用好匯率風險管理工具,避免匯率劇烈波動給企業正常經營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