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國內大循環(有的放矢)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循環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優勢的戰略抉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爲此,需要提高供給質量、完善體制機制、推進平衡發展,着力暢通國內大循環。

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暢通國內大循環,提高供給質量是重要基礎。爲此,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積極改造傳統產業,提升供給體系創新力關聯性,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各類產業融合發展,提供高質量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緊緊依託數字化載體形式,使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價值鏈高端延伸,提升實體經濟效率;大力發展消費性服務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推進消費性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高品質、多樣化服務需求。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民經濟運行是一個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周而復始的社會再生產循環過程。我國在需求側形成了擁有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羣體全球規模最大、擴張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在供給側有全球工業門類齊全、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並且擁有1.3億戶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人才,研發能力不斷提升。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可以爲暢通國內大循環提供體制保障。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有機結合,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形成暢通、高效的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推進更加平衡的發展。暢通國內大循環,需要解決好發展不平衡問題。一是促進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均衡發展。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強金融普惠性,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二是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健全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實施區域重大發展戰略,推進以人爲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三是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縮小收入差距,使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形成國民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增長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