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訓院看世界-疫情令美國失業攀升、消費熄火 如何回溫是關鍵

資金解套,就像用封城防疫一樣,都是迴應當下危機的短期必要措施,它爭取到一些時間供後續應變,但幾乎無法解決危機;如何針對疫情引發的問題設計出相應的刺激方案,纔是現階段應關注的主軸

從2008到2020年以來,美國一直以直接發錢給每個人的方法因應危機。在這段時間中,造出產品似乎一直都不難,那些最有前景的企業都在想如何儘快擴大消費規模,怎麼用雲端運算模型,在無形中造出擴張所需的基礎建設。

但這次美國生產的東西似乎已經不夠內需,尤其是工作用的個人防護裝備、通風設備肉品的需求最爲緊急。這就無法靠貨幣政策財政分配來解決,一定得用某種方式重新分配實體資源

因爲當醫療系統逐漸不堪重負,封城規模勢必得擴大。如果不解決根本的醫療問題,經濟問題就會一直存在。但美國在這方面的策略,比解決需求問題的策略還要混亂很多。

失業救濟政策恐促過早復工

川普政府在一開始防堵失敗之後,就把大部分的決策權放給各州。這種決定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的,因爲美國的大小相當於整個歐洲,而且好幾個其他國家都用非常微觀的自治措施,甚至是微觀到以區或以大樓爲單位的措施成功防疫。不幸的是,美國的負責機關沒有相應的權力。

此外,美國各州也承擔了一些財政責任,但卻沒獲得多少指導與資源。其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援助失業者,這不僅是爲了社會福利或者刺激消費,也是爲了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雖然聯邦政府對每個人發放了1,200美元的紓困金,但失業救濟問題主要還是讓各州負責。

雖然美國對失業的容忍度總體來說高於歐洲,在經濟活動重新開放後,產業面貌可能會明顯不同。缺點是,許多這類穩定產業的策略都需要外力維持,如果立法者不能堅持下去就會破滅。

更麻煩的是,失業救濟金政策有時候會讓某些州過早提前復工。某些州已經表示,在企業恢復營運之後,那些因爲擔心安全問題而拒絕復工的員工,可能會喪失補助資格。過去幾十年來,因爲各州的退休金債務越疊越高,財政問題總是爭議不斷。

今年美國將有很多州的稅收出問題,但想短期增稅,在政治上也相當困難。聯準會打破了幾十年來的先例,購買了地方政府債券,但各州通常還是得設法平衡收支。收購債券可能會改善州政府整體財政狀況,但無法讓州政府直接獲得因應疫情所需的資金。

循環經濟或能成爲解方

美國通常都是用貨幣而非實物當成紓困主力。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免費的,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除了紓困汽車業時大約損失了15%以外,其他每次紓困全都是賺錢的。但2020年的危機就不一樣了,關閉大部分的產業一定會造成實際損失,問題只是損失要發生在誰身上。

美國目前需要大量輸血才能撐到急診室,如果要做長期計劃,更是需要全新的危機管理模式。也許「循環經濟」,亦即A公司廢料變成B公司的生產原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方向,目前的生產模式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與原料,把它們回收起來可能就是資源。

另外,你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追蹤所有跟感染者接觸過的人,而這正是凱因斯模式的擅場。同樣地,既然可以用受刑人生產消毒劑類產品,爲什麼不找失業者一起來呢?此外,許多亞洲國家集中隔離輕症患者的效果都很好,美國的旅館爲什麼要放着養蚊子?(紐約市已經開始嘗試用這種方式利用旅館的空房間。)最後,在取消了許多非必須的醫療措施之後,很多醫護人員都失業了,這是美國指揮系統陷入混亂的最佳證據,應該要趕快找出刺激方案解決這種問題。

用這種思考模式,才能根據疫情引發的每個問題,設計出相應的刺激方案。人們習慣認爲經濟刺激方案是免費的午餐,但它的前提是錢得投資在有生產力的項目上。傳統金融衰退的問題成因消費力降低,所以你只要發錢就能夠緩解,只是美國這次消費疲軟的原因卻完全不同。

(本文譯者劉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