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比利時 藏在列日地下的大教堂

“這裡就是聖蘭伯特教堂(Cathédrale Saint-Lambert),列日最引以爲傲的建築瑰寶,”Anne Kopijasz導遊信誓旦旦地說道。我四下張望,卻不見教堂的蹤影。“7000年的歷史裡,列日只是遊牧民族的落腳點,直到蘭伯特主教在列日被行刺後,朝聖者才使列日漸成規模,成爲世紀的一座重鎮,”Anne繼續說道,“不幸的是,法國大革命用30年的時間將這座象徵教權的龐然大物夷爲了平地。”

“大教堂並沒有消失。它的磚石被用於建造新的城市,聖蘭伯特的骸骨和珍寶被送到了新的大教堂(Cathédrale Saint Paul),11世紀的施洗盆被送到了聖巴塞洛繆教堂(Collégiale Saint-Barthélemy)。”Anne帶着我走進考古博物館(Archéoforum),沒想到在聖蘭伯特廣場地底,竟藏着三座消失的大教堂的遺蹟。那裡是中世紀時的市集,這裡是教堂的牆垛,列日的歷史就是在這片廣場上開始的。

聖蘭伯特廣場

主教宮

統治列日的主教住在廣場北側的親王主教宮(Palais des Princes-Évêques)裡。11世紀時有詩寫道:“列日呵,感謝上帝賜予了你諾特克(Notker)主教。其它的,都感謝主教吧。”正是諾特克主教在世紀之交時,建造了宮殿、列日的第一道城牆、許多教堂和壯麗的聖蘭伯特大教堂。這些聖蘭伯特的後繼者們不但是信仰的領袖,還是教區的統治者。他們中甚至有人擔任羅馬教廷的樞機主教

主教宮

今天的主教宮被用作瓦隆的省政府與司法宮遊人可以走進與大門相接的第一庭院。宮殿格局基本是埃拉·德·拉馬克(Érard de la Marck)主教文藝復興時的擴建,整體是帶着法國色彩的新哥特風格。迴廊裡的雕像、拱頂、石壁和細塔,無不彰顯着教權的神聖。“埃拉主教和西班牙王室很親密,因此瞭解了許多新大陸的事物,”Anne說着,帶我在庭院的柱子上尋找菠蘿、向日葵和印第安人這些來自美洲的異域圖案。

方塊

1803年,革命的狂熱消退後,人們渴望一座新的大教堂。列日人於是找到方塊區(Le Carré)的聖保羅教堂,開始修玻璃、畫壁畫、建鐘樓,還將原先大教堂的聖人骸骨和金銀珠寶都運了過來,打造出新的聖保羅大教堂。連尖塔上的49枚鈴鐺也多是千年前聖蘭伯特大教堂的原件。也許因爲主教座的遷址,方塊區的運河被填平,餐廳、酒吧和劇院鱗次櫛比地遍佈在步行道間,成爲了一片充滿活力的樂土

Saint Lambert au Banquet Jubille / Auguste Chauvin

拜訪聖保羅大教堂,不要錯過那件鑲着金銀、刻滿天使和聖人的石棺,相傳裡面躺着聖蘭伯特的骸骨。神壇的右側還掛有一幅描繪了《聖蘭伯特赴朱比耶之宴》(Saint Lambert au Banquet Jubille)的巨幅油畫。畫中的聖人在衆人勸阻之下,直指法蘭克王國的宮相丕平二世和他通姦的情婦阿爾派達(Alpaïde),斥責二人對婚姻的褻瀆。心生不悅的阿爾派達將年幼的兒子護在懷中,身後的陰影裡站着她的哥哥,暗示聖蘭伯特之死便是阿爾派達指使她的哥哥刺殺的。聖蘭伯特也因這個故事被奉爲婚姻的守護聖人。

市集廣場

雖然是主教治國,但這座城市從來就不死板乏味。到市集廣場上感受老城的活力吧。狹長的彩色房子、法式古典風格市政廳酒館、餐廳、咖啡館,五顏六色的遊人和他們手中的法棍,這些都構築了列日的一派生機。市政廳前的帕羅恩(Le Perron)石塔原先刻着石獅、王冠與十字架,象徵主教的權威。今天,石塔被改造成噴泉,王冠被挪去,雕刻出美惠三女神,它成了列日市民自由的象徵。

桑切斯木偶

廣場上還有一座方形噴泉,上面的懸絲木偶吸引了我的注意。“這個木偶叫作桑切斯(Tchantchès),瓦隆特別常見的名字,”Anne說着,從包裡掏出一隻木偶來。只見桑切斯身穿藍大衣、紅圍巾和木鞋鼻子和臉頰紅彤彤的。“桑切斯是最地道的列日人,他死板、大嘴巴、不喜歡繁文縟節,但是心地善良,大家都喜歡他。據說他還誤打誤撞成了查理大帝的諫官,立過汗馬功勞,”Anne笑着說道,“當然了,桑切斯和列日人一樣都喜歡peket酒和華夫餅,因爲喝酒鼻子纔會那麼紅。”說罷,隔壁一家叫作“不小心遇見華夫餅”(Une Gaufrette Saperlipopette)的烘焙店飄來一陣香味,惹得我們垂涎三尺。

城堡

老城的北邊是個山丘,諾特克主教建的城牆從山腳下包圍住列日城,城牆外的路於是就叫作“城堡外”(Hors-Château)。不同教派的修士們來到列日後,紛紛都選址在城堡外建造修道院和教堂,一來清淨、遠離塵囂,二來能在山上種植蔬菜。後來,城牆的圓圈太小了,主教又在山上和默茲河外建了城牆,這些修道院便被納到了城裡。在Anne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許多清幽、牆壁裡擺着天使的小徑,找到了許多教堂和修道院。

城堡外的天使小巷

瓦隆生活博物館(Musée de la vie wallonne)是方各濟會修道院的舊址。C釀酒廠(Bratisserie C)以前是貝居安修會的隱居之地,現在釀造100%地道的列日啤酒。著名的布埃倫山步道(Montagne de Bueren)的低處也有一座女修道院。走上步道吧,兩旁的花園和民房,還有身後的列日老城景緻都美不勝收。雖然山丘上的城牆和城堡已經坍塌,但漫步在遺蹟之間的綠地上,依然能感受到歷史的波瀾。

布埃倫山步道

C釀酒廠

默茲河岸

列日最華麗的建築要數庫爾提烏斯博物館(Le Grand Curtius)了吧。這座莫桑風格的豪宅是16世紀武器商人的宅邸。它臨河而建,用最恢弘的氣勢和最絢麗的色彩迎接着從荷蘭和法國乘船而來的顧客。博物館內藏有數萬件武器彈藥,從千年古劍到二戰槍支,無所不有。正如雨果在一封1842年的信中寫道,列日已經不再是那座聖蘭伯特的、祈禱和征戰的城市。它成了買賣軍火、冶金和玻璃製造的中心。

庫爾提烏斯博物館

旅途的最後,我來到默茲河的碼頭。這裡舉行的巴特週日市集(La Batte)是比利時最古老、也是最大的市集。“從蔬果、燻肉、奶酪,到香腸、蛋糕,甚至小動物,你都能在巴特市集買到,”Anne充滿遐想地說道,“當然了,記得還要到岸邊的小酒館裡吃經典的列日肉球薯條,配上一杯大名鼎鼎的列日咖啡。”對面咖啡館(Le Bistrot d'en Face)是一家歡快的里昂酒館風餐廳。店主像只蜜蜂般在狹小的空間裡飛到桌與桌間,吹噓着他“從諾曼底來的鮮牡蠣”、最地道的燉牛肉和焗蝸牛。但是待你第一口下肚,便會爲列日的法餐而深深折服。

巴特週日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