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市:觀望結束爆發將至

在今年的第十九屆上海車展上,當看到衆多高科技企業跨國巨頭新能源智能方面進行大手筆佈局謀篇時,人們意識到,汽車市場對新能源、智能化發展方向的觀望期已經結束,並即將迎來爆發期。

從2009年開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始進入市場實際運營階段,並在之後連續多年保持比較高的增長速度。但由於基數較低,再加上成本高續航里程焦慮、充電設施不足等原因,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還難以做出判斷,只有少數大型國有汽車集團政策推動下大舉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衆多跨國汽車企業雖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擁有技術積累,卻一直處在觀望態勢。

後來,國內市場掀起了第一輪風起雲涌的跨界造車熱潮,一大批形形色色的造車新勢力紛紛衝入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領域,但其中出現了諸多PPT造車、騙補、跑路等亂象。一通燒錢之後,大批造車新勢力銷聲匿跡,只留下一地雞毛。這一現象,更是加大了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擔憂。

在此情況下,我國堅定不移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不斷出臺政策,加強新能源汽車產業規範,同時加大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發、基礎設施建設、鼓勵購車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經過數年的發展和積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出現許多新的變化,市場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

儘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但在市場、政策等因素推動下,國內汽車市場依然顯現出強大的增長動力,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了逆勢上揚的成績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2531.1萬輛,連續12年蟬聯全球第一位。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更是達到近140萬輛,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近11%。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很可能超過30%,達到180萬輛。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一個特徵是,新能源汽車的個人消費比例大大增加,提升至近70%,而兩年前這一比例僅爲20%,衆多非限購城市的購買比重也在大大增加,達到了60%。這說明,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未來市場潛力巨大。

隨之,曾經舉步維艱的造車新勢力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今年3月以及一季度的新車整體交付數據顯示,蔚來、小鵬等已經實現量產的造車新勢力企業普遍出現了快速增長。同時,這些一直處於燒錢狀態的造車新勢力企業終於邁過了“毛利率”這一重要門檻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小鵬汽車全年汽車交付車輛超過2.7萬臺,營收55.47億元,毛利率達到3.5%;蔚來全年交付車輛近4.4萬臺,營收151.8億元,毛利率12.7%;理想汽車全年交付近3.3萬臺,營收92.8億元,毛利率達16.4%,並在第四季度實現盈利,淨利潤1.08億元。

數據表明,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成熟,並正在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由此,百度小米等高科技公司也掀起了第二輪跨界造車的高潮。只不過,與第一輪相比,這次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企業在資金、技術、產業整合等方面的實力更加雄厚,方向也更加清晰。

不僅如此,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核心技術也在飛速進步。例如,在車規級芯片高精度傳感器、操作系統、自動駕駛算法,以及新能源汽車高效熱管理系統核心技術、整車能效優化集成技術、充電體系建設與快充技術等產業鏈核心環節,一批企業相繼實現了國產化突破。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不僅推動着中國品牌汽車的蛻變,也對全球汽車產業的變化產生了深刻影響。從本屆上海車展可以看出,曾經觀望的大型跨國汽車企業,也在加快腳步參與到新能源、智能化的市場競爭中來。車展現場,奔馳、寶馬大衆福特、通用、豐田本田、日產、現代等企業,均發佈了大量新能源量產車型,並公佈了未來的發展規劃,在汽車的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方面投入巨資

不少市場人士認爲,新能源汽車產業即將迎來爆發期,中國企業必須要有效融合政策、市場、企業等各方力量,加快形成製造企業、科技企業等集合創新優勢,加速推進新能源、智能化技術的迭代和落地,以圖在未來的智能出行競爭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本版攝影潘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