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次明確春秋戰國時期城址

本報烏魯木齊1月15日電 記者王瑟 今天從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發掘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臺縣玉克協海爾古城,歷經三年的主動性考古工作,明確了古城始建於公元前5世紀,公元元年前後廢棄,是目前新疆經科學考古確認年代最早的城址,爲研究塔里木盆地史前文明由聚落向城邦演進提供了重要線索

主持此項考古發掘工作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志豪介紹,經過3年考古工作,基本瞭解了城牆中心高臺遺存構築方式與基本結構。更重要的是明晰了古城的發展脈絡:即古城早在公元前750年至公元前550年(春秋早期)就已經出現人羣活動,並形成了具有低矮圍牆的聚落遺址;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400年(春秋中晚期至戰國時期),隨着聚落人羣的不斷壯大,開始修築高大的城牆,牆外因築牆取土形成壕溝;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150年(戰國至漢代初期),是城址的主要使用和發展時期。此後數十年間,城址逐漸走向衰敗並被廢棄。

輪臺縣奎玉克協海爾古城位於輪臺縣東南約20公里的荒漠地帶。1928年黃文弼先生調查該城後認爲可能是漢侖頭國故址。2018年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對它進行主動性考古發掘。通過對城牆東北角解剖及中心高臺的發掘表明,古城的城牆先後經過三次壘築過程。古城中央高臺也經歷了延續修築,反覆使用的過程。暴露的遺蹟,根據層位關係,可分爲四個時期。不同時期的建築使用材料不同、建造方式不同、結構佈局不同、功能作用不同。根據遺蹟間的層位關係與出土文物,結合碳14測年結果,最終確定古城始建、使用和廢棄年代。

(本文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