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烈雲院士:“揚長項 補短板” 智能技術將重塑建築未來

人民網北京9月9日電(吳曉琴)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於9月4日-9日在北京舉行。服貿會是全球首個服務貿易領域綜合性展會,是中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今年,建築服務專題首次亮相服貿會,展現以人工智能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工程建造深度融合,全新賦能傳統建造的行業發展趨勢。智能技術將給我國建築業帶來哪些變革?近日,人民網房產頻道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丁烈雲

丁烈雲院士認爲,智能技術與傳統建造深度融合將催生新的建造模式――智能建造,推動建築行業帶來一系列深刻變革,具體表現爲產品形態數字化、建造方式工業化經營理念服務化、市場形態平臺化,以及行業治理現代化。智能建造是促進建築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丁烈雲。受訪者供圖

以下爲專訪全文

人民網房產:什麼是智能建造?

丁烈雲:所謂智能建造,簡單說就是將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應用於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生產、運維服務全過程,改造產業形態,向用戶交付以人爲本、綠色可持續的智能化工程產品與服務。智能建造不僅僅是工程建造技術的變革創新,更將從產品形態、建造方式、經營理念、市場形態以及行業管理等方面重塑建築業。

智能建造將極大提升工程建造效率品質。比如數字化設計技術,類似於工業產品製造過程中的“虛擬樣機”,允許人們在計算機虛擬空間裡對建築性能、施工過程等進行模擬、仿真、優化和反覆試錯,通過“先試後建”獲得高品質的建築產品。建造過程中,利用建築機器人和自動化裝配式建築生產線,像造汽車那樣造房子將成爲現實。

人民網房產:在智能建造的助力下,未來建築產品是什麼樣?

丁烈雲:未來的建築產品可能成爲智慧空間,像手機終端一樣,有着強大的功能,能夠爲用戶提供各種智能化的服務,更好滿足用戶的需求。建築產品不再僅僅提供單純的物理空間,還將融合各種智能技術,打造成具有不同功能的智慧空間,比如“智能建築”、“健康家居”。建築產品將更加智能、主動地爲用戶服務,全面提升用戶體驗

人民網房產:實現智能建造的關鍵是什麼?

丁烈雲:數字化是智能化的基礎,實現智能建造首先要有工程建造資源要素的數字化。通過物聯網,可以對各種工程建造要素進行泛在感知,如“人、機、料、法、環”,甚至包括“品”,即最後的建築產品,獲得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是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的基礎。對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優化,才能夠實現智能化設計、施工、運維。

人民網房產:我國推進智能建造存在哪些挑戰和優勢

丁烈雲:在工程軟件技術方面,我們應該要“補短板”。如數字化建模常用的BIM軟件,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與國外軟件相比還有差距。要重視工程軟件的研發,給予支持,還要將這些工程軟件推向市場,營造好的軟件生態。此外,還要尊重開發者知識產權。

在工程物聯網技術方面,我們要“揚長項”。我國物聯網產業已經比較形成完備的產業鏈,同時我國有很多的工地,意味着有了豐富的工程大數據,這是我們在發展工程物聯網技術方面最大的優勢。通過大數據基礎,把物聯網的技術移植到工地上來,提高工程效率,推動工程技術發展,促進工程機械升級,提高智能化水平。

人民網房產:怎樣理解智能建造與綠色建造二者關係?

丁烈雲:智能建造具體目標有三個,一是以用戶爲本,提供智能化的服務,使用戶的生活環境更美好、工作環境更高效;二是提升建築對環境的適應性,實現節能減排、再生循環;三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智能建造目標是提高建築產品的功能和品質,綠色和健康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指標。智能建造目的是交付綠色工程產品,綠色建造的實現過程則需要智能化建造技術的支撐。因此,二者從本質上是一致的,實現方式則是殊途同歸。智慧的本質應該是與自然生態、社會文化以及用戶需求的體驗相適應的,這樣才能夠構成綠色與智能之間良性的互動關係。